初月[詞語釋義]

初月[詞語釋義]
初月[詞語釋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初月,漢語辭彙。 拼音:chū yuè 指農曆月初形狀如鉤的月亮,也用於泛指初升的月亮。 李白,大概為其大約十五歲前一、二年還未離開青蓮鄉時所寫,與《雨後望月》、《曉晴》、《對雨》、《望夫石》為同一時期作品。

詞目

初月

拼音

chū yuè

引證解釋

1、新月。

《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春歌五》:“碧樓冥初月,羅綺垂新風。”

《敦煌曲子詞·夙歸雲》:“幸因今日,得覩 嬌娥。眉如初月,目引橫波。”

唐·盧照鄰《長安古意》:“片片行雲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鴉黃。”

初月[詞語釋義] 初月[詞語釋義]

唐·賈島《暮過山村》:“初月未終夕,邊烽不過秦。”

唐·李中《七夕》:“可惜穿針方有興,纖纖初月苦難留。”

唐·常建《送李大都護》:“海頭近初月,櫥里多愁陰。”

五代·李璟《應天長·一鉤初月臨妝鏡》:“一鉤初月臨妝鏡,蟬鬢鳳釵慵不整。”

宋 楊萬里 《癸未上元後永州夜飲趙敦禮竹亭聞蛙醉吟》:“茅亭夜集俯萬竹,初月未光讓高燭。”

清 厲鶚 《東城雜記·灌園生》:“白露下,初月上,陶然一適。”

2.指正月。

對 正月的另外一種別稱,例如在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草書作品《初月帖》中,王羲之父名“正”,為避父諱,“正月”書為“初月”,後初月也曾作為《初月帖》的簡稱。

《法書要錄·右軍書記》:“初月一日 羲之 白,忽然改年,新故之際,致嘆至深,君亦同懷。”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釋俗》:“宦者宮人言,正月與上諱同音,故共易為初月。”

宋 陸游 《老學庵續筆記》卷一:“ 王羲之 之先諱‘正’,故《法帖》中謂‘正月’為‘一月’,或為‘初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