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支敦士敦

列支敦士敦

列支敦士敦,1719年1月23日以列支敦土登親王之姓氏建國。1806年列作為主權國家加入"萊茵聯盟"。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大多數居民從事畜牧業,戰後經過40多年的發展,列支敦斯登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成為具有發達工業和先進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國家。

概況

列支敦士敦列支敦士敦
列支敦斯登人是公元500年以後到此的阿勒曼尼民族後裔。1719年1月23日以列支敦土登親王之姓氏建國。1806年列作為主權國家加入"萊茵聯盟",1815年加人"德意志聯盟"。1852年,列與奧匈帝國簽訂關稅條約,1919年隨奧匈帝國崩潰而終止。1923年,列與瑞士簽訂了關稅條約,列將瑞士法郎作為官方流通貨幣,列瑞兩國成為共同經濟區。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均保持中立。森林面積55.6平方公里,占領土面積6(34.8%。軍事 1868年廢除軍隊。根據憲法規定,緊急情況下,"每個有持械能力"的公民(60歲以下)都有義務保衛祖國。1933年成立"列支敦斯登安全團",現有警察68人。人民生活 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每751人擁有1名牙醫。全國擁有電話機19763部,電視機12089台。每千人擁有小汽車661輛。

介紹

1.自然資源
礦藏有大理石。森林面積55.6平方公里,占領土面積的34.8%。
2.經濟簡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列支教士登是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大多數居民從事畜牧業。戰後經過40多年的發展,列支敦斯登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成為具有發達工業和先進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1977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11000 美元,高於美國(9320美元),80年代中期以來,同瑞士並駕齊驅。
3.經濟概況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工業產品95%以上用於出口。金融業發展很快,目前擁有5家銀行。列支敦斯登自 1912年開始印刷郵票,並以發行優美的郵票聞名遐邇,郵票業也是國家財政的重要財源之一。近年來,西歐經濟的蕭條對列國經濟也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1996年列經濟在西歐經濟不佳的情況下發展良好,外貿增加,國家財政收支平衡,失業率控制在較低水平。列支敦斯登與瑞士為同一經濟區。
4.行業概況
(1).農業概況
農業可耕地面積為38.9平方公里。農業人口只占全國人口的1.7%。以種植飼料、土豆、葡萄、玉米和畜牧為主。所生產的牛奶2/3用於出口。
(2).工業概況
工業發達。主要有金屬加工、機械、儀表製造、陶瓷、化工、醫藥、電子、紡織和食品加工等。列的真空鍍膜產品、用於造船工業和建築業的射釘槍、鑽孔機等以及假牙生產在國際上享有聲譽。工業產品質量高,有競爭力,主要向瑞士和歐盟國家出口。全國有工業企業33 個,組成工商協會,統籌進出口業務。從業人員10705人,其中本國 3300人,外國7405人(包括在列國就業的外國人)。
(3).服務業概況
從業人員12090人,占就業人員的52.2%(含在列國就業的外國人)。
5.主要經濟指標
匯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1.4916瑞士法郎
通貨膨脹率(1996年):0.8%
失業率(1996年):1.0%
瑞士託管下的小國----列支敦斯登國。 列士敦士登國首都瓦杜茲。列支敦士國面積160平方公里,人口34,000, 以議會民主為基礎的世襲君主立憲制國家。通用阿勒曼尼方言。以紅酒和郵票出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