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研究

刑法中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研究

第二節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累犯制度 二、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累犯的刑事責任 第二節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減刑制度

圖書信息

作 者: 聶立澤

刑法中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研究刑法中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研究
叢 書 名:刑事法律科學文庫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ISBN:9787503646980 出版時間:2004-01-01版 次:1頁 數:273裝 幀:平裝開 本:32開所屬分類:圖書 > 法律 > 刑法

內容簡介

本書在國內第一次全面系統地研究了主客觀相一原則的淵源、在我國刑法中應有的地位,並且進一步研究了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未完成犯罪形態的刑事責任問題、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的共同犯罪形態中的指導作用、主客觀相統一原則對量刑的指導作用、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行刑制度的關係,進而得出結論,認為主客觀相統一能夠體現刑法指導思想、性質和基本精神,對整個刑法立法、司法和解釋都具有全局性的指導作用,這就使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的理論研究得以在更大的範圍展開,使刑法理論界對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的認識進行了刑法立法領域和解釋領域。

作者簡介

聶立澤,男,漢族,河南南陽人,1964年出生,中共黨員;1982年9月至1986年6月,在河南信陽師範學院政教系學習,獲法學學士學位;1986年9月至1989年3月,在西北工業大學社科系學習,獲法學碩士學位;1989年4月至1991年4月,在西北工業大學任教,獲助教職稱;1991年5月至1998年8月,在河南南陽理工學院任教,1992年獲講師職稱;1997年獲副教授職稱;1998年9月至2001年6月,在武漢大學法學院攻讀刑法學博士學位研究生並獲法學博士學位;2001年7月至今,中山大學法學院任教,副教授。
·查看全部>>

媒體評論

總序
現代化的國家是法治國家。現代文明進步的社會是法治社會。中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之基本治國方略的確立及其貫徹,對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至關重要。毋庸置疑,現代刑
事法治在現代化法治國家中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而刑事法律學科也相應地為國家所重視,成為公認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繁榮最為顯著的主要法學學科領域之一,並被首批納入建設國家
重點研究基地之規劃。在新世紀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刑事法學需要進一步發展與完善,以更為充分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是以刑事法律學科為研究領域的國家重點學術研究機構,系1999年12月首批建立的15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一。中國人
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人員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刑事法學學科的部分專家學者為專職研究人員,同時聘請國內外一些知名刑事法專家學者作為兼職研究人員。中心主任為著名中青年刑
法學者趙秉志教授,中心執行主任為知名中青年刑法學者盧建平教授,中心副主任為知名中青年刑事法學者何家弘、甄貞、鄭定、黃京平教授,中心顧問為著名刑法學家高銘喧教授暨中央政法機關幾位專家型領導同志。在學術研究範圍和布局上,中心以作為國家重點學科的刑法學科為龍頭,涵蓋古今中外刑事法學之主要學科和研究領域。中心下設四個研究機構和研究方向:第一研究室以中國刑法為研究方向;第二研究室以刑事訴訟法暨刑事偵查、刑事物證技術為研究方向;第三研究室以中外刑事法律史為研究方向;國際刑法研究所以外國刑法與國際刑法為主要研究方向。刑事法學相關學科的有機結合和研究隊伍的合理組合,乃是中國鮮明的優勢互補之特色。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中心應該是具有明顯科研優勢和特色的國家級刑事法律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並經過努力使整體科研水平和參與重大決策的能力居於國內領先地位,在國際刑事法學學術界亦享有較高聲譽。為達此目標和地位,中心要以學術研究為核心,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實行全面開放,注重高層次人才培養,加強學術交流,引導和促進刑事法律學科的發展與完善,努力建設全國一流的、名副其實的刑事法律科學領域的重點研究基地。
“刑事法律科學文庫”是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的主要系列著作項目,計畫出版國內外刑事法律與刑事法學方面(包括刑法、犯罪學、刑事執行法學、刑事訴訟法、刑事偵查、刑事物證技術、刑事法律史等領域)的有新意、有深度、有分量的著作與譯作,著譯者以本中心專職、兼職研究人員為主,並向國內外專家學者開放,旨在繁榮、深化和開拓刑事法學領域的學術研究,積累刑事法學方面的學術成果,為提高我國刑事法學的研究水平作出積極的貢獻。
·收起全部<<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淵源概論
第一節 客觀主義刑法理論
一、客觀主義學說產生的時代背景
二、客觀主義學說的內涵
第二節 主觀主義刑法理論
一、主觀主義學說產生的歷史背景
二、主觀主義學說的內涵
第三節 近、現代刑法中主、客觀主義理論的折衷趨勢
一、客觀主義學說之缺陷
二、主觀主義學說之缺陷
三、新舊兩派折衷與調和的表現
四、對摺衷主義的簡要評析
第四節 我國刑法中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的形成與內涵
一、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產生的前提條件與理論基礎
二、主客觀相統一原則之內涵
第二章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在我國別法中的地位
第一節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的爭議與定位
一、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的爭議
二、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的定位
第二節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的地位
一、基本原則的概念與確立標準
二、主客觀相統一原則在刑法中的根本性與全局性
第三章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未完成犯罪形態
第一節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犯罪預備
一、預備犯處罰的立法模式概述
二、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預備犯的刑事責任
第二節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未遂犯
一、未遂犯刑事責任的理論與制度根據
二、我國刑法中未遂犯的處罰原則與根據
三、不能犯的性質與處罰之檢討
第三節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犯罪中止"
一、中止犯立法概述
二、大陸法系犯罪中止處罰模式的理論根據
三、我國刑法關於犯罪中止的刑事責任
第四章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共同犯罪形態
第一節 共同犯罪的理論變遷
一、關於共同犯罪存在範圍之爭與評析
二、關於正犯與共犯關係之爭與評析
第二節 共同犯罪的成立條件與主客觀相統一原則
一、共同犯罪成立的主體要件
二、共同犯罪成立的主觀要件
三、共同犯罪成立的客觀要件
四、共同犯罪成立的客體要件
第三節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共同犯罪的幾個特殊問題
一、單位犯罪"責任人員"之間是否共同犯罪關係
二、承繼的共犯如何承擔刑事責任
三、片面共犯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四、共同犯罪的未完成形態--中止形態之探討
五、過失共同犯罪問題之探討
第五章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刑罰裁量制度
第一節 刑罰裁量制度中的人身危險性
一、人身危險性概述
二、人身危險性與社會危害性
第二節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累犯制度
一、累犯制度概述
二、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累犯的刑事責任
第三節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自首制度
一、自首制度概述
二、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自首犯的刑事責任
第六章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行刑制度
第一節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緩刑制度
一、緩刑制度概述
二、緩刑的宣告、撤銷條件與主客觀相統一原則
第二節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減刑制度
一、減刑制度概述
二、減刑的適用條件與主客觀相統一原則
三、減刑案例之評析
第三節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假釋制度
一、假釋制度概述
二、假釋條件與主客觀相統一原則
主要參考資料
附錄:校外專家對該論文的評閱意見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