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頸

刎頸是漢語詞語,是指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基本信息

引證解釋

割脖子,自殺。

《公羊傳·宣公六年》:“君將使我殺子,吾不忍殺子也。雖然,吾亦不可復見吾君矣。遂刎頸而死。” 何休 註:“勇士自斷頭也。”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一:“妻仰天而嘆,刎頸而死。”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殺身成仁,刎頸殉國。”

指刎頸交。

《東觀漢記·田邑傳》:“ 衍 與 邑 素誓刎頸,俱受重任。”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付同心之雅會,訖刎頸之良游。”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交際》:“躡足附耳,自謂知心;接膝撫肩,濫許刎頸。”

1.

割脖子,自殺。

《公羊傳·宣公六年》:“君將使我殺子,吾不忍殺子也。雖然,吾亦不可復見吾君矣。遂刎頸而死。” 何休 註:“勇士自斷頭也。”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一:“妻仰天而嘆,刎頸而死。”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殺身成仁,刎頸殉國。”

2.

指刎頸交。

《東觀漢記·田邑傳》:“ 衍 與 邑 素誓刎頸,俱受重任。”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付同心之雅會,訖刎頸之良游。”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交際》:“躡足附耳,自謂知心;接膝撫肩,濫許刎頸。”

刎頸交

讀音:wěn jǐng jiāo

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司馬貞索隱引崔浩曰:“要齊生死而刎頸無悔也。”

又《張耳陳餘列傳》:“餘年少,父事張耳,兩人相與為刎頸交。”

《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廉頗曰:‘從今願結為生死之交,雖刎頸不變!’”

刎頸至交

【名稱】刎頸至交

【拼音】wěn jǐng zhì jiāo

【解釋】比喻情誼深厚,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出處】清·遯廬《童子軍·賣友》:“倘若將他首發,豈不是把那刎頸至交,做成一個負心賊子么?”

【近義詞】刎頸之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