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侖科夫

切侖科夫

因發現並解釋了切倫科夫現象,共同分享了1958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概述

切侖科夫切侖科夫
切侖科夫(Pavel Alekseyevich Cherenkov, 1904-1990)、弗蘭克(Ilya Mikhailovich Frank, 1908-1990)和塔姆(Igor Yevgenyevich Tamm, 1895-1971)因發現並解釋了切倫科夫現象,共同分享了1958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相關

切侖科夫(右圖)效應是切侖科夫在研究發自鐳放射源的輻射穿入不同的液體並被液體吸收時發生的現象中發現的。在切侖科夫之前,也有人觀察到當輻射穿入液體時,從液體中會放射出微弱的淺藍色的輝光,但是他們把它歸結為螢光。然而切侖科夫認為,他觀察到的不是螢光。通過觀察穿入經過了兩次蒸餾的水中的輻射,他排除了微小雜質產生螢光的可能性。當時,測量非常微弱的輻射的唯一有效的工具就是人的高度靈敏的眼睛。為了提高眼睛的敏感度,切侖科夫在每次實驗之前都要在完全漆黑的環境中呆上一個小時或者更久。他發現,輻射沿入射方向被極化了,正是入射的輻射所產生的快速次級電子才是出現可見輻射的根本原因。通過採用發自鐳放射源的電子單獨照射液體,他驗證了這一點。切侖科夫在1934-1937年間發表的論文給出了這種新輻射的一般性質。
1937年,弗蘭克(左圖)和塔姆(右下圖)對切侖科夫效應給出了理論解釋。他們認為,切侖科夫發現的輻射是由於電子在介質中以大於光在介質中的速度運動時產生的,並給出了嚴格的數學描述。他們的理論導致了對切侖科夫效應的各種不同套用,特別是在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研究方面的套用尤為重要。在高能物理中經常用到的切侖科夫探測器就是一例。這種儀器可用於確定高能帶電粒子的存在及其能量,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用於識別不同質量的粒子。1958年西格里和張伯倫發現反質子時,就使用了這種儀器。
切侖科夫、弗蘭克和塔姆是首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蘇聯人,他們獲得的這一榮譽使國際上對蘇聯正在進行的高質量的實驗和理論物理研究給予了權威性的承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