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鎮[浙江省桐廬縣分水鎮浙江省桐廬縣]

分水鎮[浙江省桐廬縣分水鎮浙江省桐廬縣]

在杭州西部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這就是被譽為“中國制筆之鄉”的浙江省中心城鎮、浙江省小城鎮改革試點鎮、浙江杭州桐廬的分水鎮,全鎮總面積131.3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村、l個居民區,人口2.8萬,外來人員1.6萬。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實現22.2億元,其中工業產值20.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00餘元。

基本信息


浙江杭州市分水鎮

分水鎮分水鎮
在杭州西部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這就是被譽為“中國制筆之鄉”的浙江省中心城鎮、浙江省小城鎮改革試點鎮、浙江杭州桐廬的分水鎮,全鎮總面積131.3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村、l個居民區,人口2.8萬,外來人員1.6萬。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實現22.2億元,其中工業產值20.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00餘元。
分水鎮位於桐廬縣西北部分水江畔,距縣城27公里,距省城杭州市82公里,鎮人民政府駐玉華路。東接瑤琳鎮,南連百江鎮,西鄰合村鄉,北界臨安市,全境略呈平鴿形,東西長約21公里,南北寬約25.5公里。2005年末,全鎮區域面積299.37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各行政村共轄390個村民小組,301個自然村莊,18953戶,50820人,流動人口近2萬人。

境內群山綿亘,溪河縱橫,地形複雜,山多田少,古稱萬山叢中。地勢南、西、北三面均高,漸次向中東部河谷平原傾斜。主要山峰有南陲邊緣白兔尖,海拔943.1米,西北端界山仙姑尖,海拔1007米,為群峰之冠。主要河流有分水江、前溪、後溪等。1992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定名為“革命老區”。200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32億元,財政收入52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46元。10月,分水鎮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文明村鎮”,列浙江省第一位。同時,該鎮被命名為浙江省小企業創業基地和省級科普示範鄉鎮。

歷史

分水鎮分水鎮
分水鎮原是分水縣治所在地,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桐廬西北境置分水縣,至解放後,於1958年11月分水縣併入桐廬縣。在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分水鎮是原分水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為桐廬縣副中心城鎮。
“分水”一名,曾有過縣、區、鄉、鎮等不同範疇,自公元621年至1958年即是古邑,縣治。前後又多次變更,民國十九年(1930年)行鄉鎮制,始置鎮。1949年5月建立分水縣武盛鎮人民政府,1958年11月撤銷分水縣併入桐廬縣,武盛鎮亦隨之撤銷,歸屬紅旗公社,設武盛管理處(大隊);1959年7月復設武盛鎮;1961年7月改稱分水鎮;1962年11月建立分水公社;1969年5月析分水公社另置分水鎮;1984年春,分水公社改制稱分水鄉;1984年11月,撤銷分水鄉併入分水鎮;1992年5月東溪鄉併入分水鎮;2004年5月撤銷原分水鎮、印渚鎮(原保全鄉已於1992年併入印渚鎮)、怡合鄉,設立新的分水鎮。
分水鎮地處杭州西部,05、16省道穿鎮而過,距杭州市1小時車程,距全國聞名的瑤琳仙境15分鐘,距桐廬縣城30分鐘;境內投資7.8億元的分水江水利樞紐主體(一期)工程已動工興建。分水是一個集旅遊、觀光、投資創業的理想之地。
分水系千年古鎮,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分水鎮原為老縣城,始建於唐武德4年(公元625年),唐朝狀元施肩吾(號東齋),曾在分水鎮的五雲山下就讀,因此,分水也有狀元故里的美譽。

經濟

分水鎮蜜蜂
塊狀經濟不斷壯大
分水的工業起步於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分水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主攻工業”發展戰略,放手發展百姓經濟,逐步走出了一條富有區域特色的農村工業化路子。2000年 4月11日,中央領導胡啟立視察分水制筆業,並揮筆寫下了“制筆之鄉”四個大字。2002年經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制筆協會的考核驗收,分水鎮被正式命名為“中國制筆之鄉”。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浙江省委副書記周國富、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以及前浙江省委書記張德江等領導曾多次考察調研分水制筆業。在中央、省、市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分水制筆業發展如火如荼。目前,全鎮擁有個私企業1009家(其中制筆企業560餘家,占全鎮工業的65%,),2002年產銷各類塑膠筆30億支,銷售產值14.3億元,吸納從業人員10000餘人。
占地3360畝的制筆工業園區已基本建成,座落在分水鎮的東西兩側,已被命名為省級特色工業園區和省級鄉鎮工業專業區,並通過了省級環保評估論證。目前,已入園企業為 180家,占地面積1000餘畝,總投資達5億元。入園的企業均享有土地、稅收、人才等多項優惠政策。為了全面提升制筆業,提高質量,打造品牌,鎮政府還在園區內建立了制筆技術研發中心和原子筆檢測中心,興建筆業專業市場,總投資1100萬元的制筆工業大道已完工。三年後,分水制筆工業園區將建設成為環境幽雅、交通便利、規劃科學、布局合理、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現代化示範園區。制筆業的發展帶動了產業鏈的不斷延伸,目前,全鎮已形成模具設計、產品生產、市場行銷、產品檢測、原材料等一條龍生產服務體系。同時,鎮政府大力營造投資創業的良好氛圍和發展環境,從而有力地促進了民間投資和招商引資,使塊狀特色經濟不斷壯大。
效益農業齊頭並進
分水鎮分水鎮
分水的農業也極具特色,杭州市最大的“公司十農戶”式的農業龍頭企業——冠華兔業公司和國家級范蠡畈萬畝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便在這裡。冠華兔業公司2002年投資300餘萬元,新建立了深加工中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養殖的規模進一步擴大,養殖戶已擴大到3000戶,擁有種兔 2萬組,存欄肉兔40多萬隻。冠華兔業在三年當中先後被授予“省級示範合作社”和“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的稱號。范蠡畈萬畝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內,蔬菜、甘蔗、西瓜、草莓等各類農產品應有盡有。
城鎮面貌日而月異
分水工業經濟的興盛有力地帶動了城鎮建設,“工業興市”使分水鎮容鎮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分水鎮黨委政府在研究討論分水鎮今後20年城鎮總體規劃時,突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大手筆拉開“三橫六縱”的道路骨架,在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努力在以地生財上做文章,並通過土地的有償使用,最大限度地進行土地的集約利用。一方面以優惠的政策吸引富裕農民進鎮,另一方面以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城鎮建設。經過幾年的發展,分水鎮城鎮面積由原來的3平方公里擴大到5平方公里,相當於又增加了一個分水鎮。
老百姓居住條件和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城鎮居民住房面積有了大幅提高。現在全城鎮居民住房面積人均達到31平方米。老百姓居住條件發生變化的同時,也極大地帶動了房產開發商的投資熱情,社會參與城鎮開發形勢喜人。2002年6月份,分水鎮東門小區土地拍賣最高價達到了每畝120萬元,創了歷史新高。江濱公園、水上旅遊、分水度假村、工業大道的建設,大大提高了分水鎮的城市品位。

社會生活

分水鎮分水鎮
人民生活安居樂業
近幾年來,分水鎮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努力做到兩個文明一起抓。同時結合分水實際,廣泛深入地開展“雙思”教育、“三講”教育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全民的綜合素質和社會主義文明程度,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取得全面發展,並且成績顯著。特別是2002年以來,在物質文明建設上,分水以發展“一支筆”為重點;在精神文明建設上,分水鎮以“雙整治”為載體,突出“二個創建”,努力實現“三個代表”要求。
尊師重教,科教興鎮。鎮政府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多方位、多渠道籌措資金,發展教育事業。投入250萬元,完成了分水鎮中綜合大樓及相關輔助工程的建設,並添置5個多媒體教室,明顯地改善了教育環境和設備。由於鎮黨委、政府對教育事業的重視,使全鎮教育水平在硬體和軟體上都有很大提高。2000年分水鎮被評為“杭州市教育強鎮”;分水鎮中學先後被評為“杭州市示範學校”、“桐廬縣A級學校”,分水鎮中心國小被省教育廳確定為“浙江省現代化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城鎮管理措施得力,鎮容鎮貌大有改觀。創建“省級衛生城鎮”和“市級文明鎮”以來,鎮黨委、政府對創衛工作非常重視,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分水鎮以“雙整治”為動力,以創建省級衛生鎮和市級文明鎮為抓手,共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700餘萬元。對老農貿市場進行改建,新建垃圾填埋場、垃圾中轉站各1個,改建公廁6座,對23000多平方米的人行道花板進行翻修鋪設。同時,新添置了一批衛生設施,新設垃圾箱(桶) 100隻。對交通秩序加強了整治力度,在城鎮範圍內全部劃定了車輛停靠線,並對營運三輪車進行了專項治理。通過全鎮廣大幹部民眾共同努力,分水鎮以高分通過了“省級衛生鎮”的考核驗收,創建工作取得了又一個成績。
分水鎮分水鎮
抓好計畫生育工作,加強流動人口管理。鎮政府始終把計畫生育工作列入議事日程,納入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針對分水鎮外來人口多、流動人口雜、個私企業多的特點,及時掌握計生動態。鎮政府與各用工單位簽訂了《外來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契約》,建立了外來人員信息聯繫制度。同時專門抽調2名計生專乾加強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的管理力度,堅持“三為主”工作方針、加強宣傳、措施到位,使分水鎮計生工作繼續保持了穩定、健康發展。三年來,全鎮計生率為99.3%,監控率達100%。分水鎮還被評為“杭州市‘九五’期間計畫生育先進集體”。
搞好民政工作,增強社會保障。積極做好民政“雙擁’”工作,落實優撫政策,分水鎮被評為99年度“杭州市雙擁模範單位”。加大社會保障力度,認真做好救濟、救災工作,三年來,共發放救濟、救災款30萬元,使貧困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生活保障,使他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溫暖。嚴格抓好殯葬工作,同時結合“雙整治”,對三沿五區墳墓進行了徹底的清理,拆除、炸毀雙空墳222座,清理墳墓殘渣72座,綠化墳墓470座,徹底制止了濫葬亂埋現象,全鎮除洪坑外其它27個行政村建造了公墓,全鎮火化率100%.
分水鎮分水鎮
加強社會治安,保持社會穩定。進一步學習推廣“楓橋經驗”,搞好群防群治工作,分水鎮每年拿出7萬元扶持治安巡邏隊,近年來,分水鎮治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02年建城區範圍內刑事發案率下降了2.3%,無重大案件發生。為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分水鎮緊緊圍繞維護社會穩定這箇中心,加強綜治目標管理責任制,每年都與各村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要求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充分發揮第一防線的作用。並積極開展專項治理工作,在2002年治爆緝槍專項鬥爭中,全鎮共收繳各類槍枝49支,子彈1471發,雷管87發,黑火藥8.7公斤,治安拘留3人,從而有力地保證了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還加強了“兩勞”回籍人員的管理,由於幫教措施得力,三年中,全鎮77名“兩勞”回籍人員無一人從新犯罪。鎮司法所還經常利用橫幅、標語及宣傳車進行法制宣傳,開展送法制下鄉等活動,提高全民法制意識,促進了社會穩定。分水鎮被評為“杭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倡導精神文明,弘揚社會風尚。在全鎮農村廣泛開展“剎、評、創”活動,突出重點,狠抓落實,使農村社會風氣和農民居住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三年來,分水鎮的體育、文化事業獲得了新的進展,取得了新的成績,鎮文化站被評為“浙江省特級文化站”,鎮政府被評為“浙江省體育先進單位”。工、青、婦等民眾團體在兩個文明建設中作出了新的貢獻,全鎮團員青年認真開展青年志願者行動,創建了青年文明一條街(玉華街),效果明顯,分水鎮被授予“杭州市青年文明小城鎮”的稱號。全鎮山區村民的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最偏遠的里邵、劉家兩村也相繼開通了程控電話,大部分村有線電視網改造基本完成。

湖北省孝感市分水鎮

分水鎮分水鎮
漢川市
分水鎮 鎮政府駐分水,人口59288人,面積75.6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27個村委會:分水第一、分水第二、雙豐、余台、友好、土地廟、東嶽廟、羅豐、播義、協力、勤勞、桃園、聯合、鮮魚、淤州、雞公州、夾河、周家橋、華嚴寺、歪亭閣、四屋、新街、同心、七屋、前進、新農、三星垸、原勝垸、復生垸。
編輯本段3、重慶市萬州區分水鎮,
湖北省漢川市分水鎮地處漢川市版圖中心,南依黃金水道漢水,北抵刁汊湖,省道荷沙公路與分王公路在其腹地交匯,區位優勢明顯,水陸交通便利。全鎮轄24個行政村、兩個居委會,總面積76.5平方公里,城區面積達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萬畝,總人口6萬人。2004年全鎮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136500萬元,農業總產值19650萬元,多種經營產值16250萬元,工業產值85280萬元,民營經濟產值83254萬元。被湖北省政府評定為全省200箇中心鎮之一,孝感市政府授予“誠信鄉鎮”,是漢川市“一線三區”重點鄉鎮。

鄉鎮簡況

分水鎮分水鎮
湖北省漢川市分水鎮位於漢川市版圖中心,地處江漢平原腹地,漢江下游北岸,相傳地似鷹嘴分漢江水而得名,舊名“分水咀”。距省會武漢75公里;省道荷沙公路穿境12公里,在建中的省道分王公路起於分水,向西、北連通應城、天門。境內漢江流徑12.5公里。全鎮轄24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國土面積76.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萬畝,人口5.7萬人。城區人口2.6萬人,城鎮化率達45%。鎮內地勢平坦,河湖交錯,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經過世代分水人民的不輟建設,今日分水已成為聞名遐邇的農業大鎮、商貿重鎮和經濟強鎮,是漢水河畔的一顆璀璨的明珠。2000年10月,被國家農業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農民體協授予“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2001年被評為孝感市“信用鄉鎮”。

鄉鎮經濟

分水鎮分水鎮
分水鎮連年被孝感市評為“十強鄉鎮”。所轄新農村產值過億,是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十面紅旗”之一。全鎮形成了醫藥及醫藥包裝、冶金、養殖三大支柱產業。2001年,全鎮工業產值達70250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0億元,財政收入1000萬元,農村人平純收入2800元。分水農業產業化特色明顯。建有5000畝的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無公害大棚蔬菜);有年家禽養殖量占漢川一半且年上市肉雞1500萬隻的漢川廣東溫氏家禽有限公司。分水工業以包裝為主導行業,自成體系。現有各類成份企業150多家。湖北白蓮藥用有限責任公司是全國唯一專業性生產藥用橡膠瓶塞的企業。漢川藥用玻璃總廠、漢川銀華藥用包裝材料有限公司都是經國家醫藥總局批准的醫藥包裝定點企業。“滬寶”牌抗生瓶、“白蓮”牌橡塞是醫藥行業中的精品,蜚聲國內外。漢川電工器材廠“開彩”牌鋼芯鋁絞線被國家經貿委推薦為“兩網”建設(改造)工程使用產品,連續五年被農業銀行湖北省分行授予AAA級信譽企業。分水的商貿業有“小漢口”之稱,自古就是方園百里商品集散地。現註冊經商戶1000餘戶,從業人數達4000人,已形成建材、竹木、水果、服裝、小商品、文化和電器等七大專業批發市場。面積500平方米的小型超市4家。

鄉鎮建設

分水鎮基礎設施完善: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較快,電話、移動通訊實現村村通,全鎮程控交換機容量達到8000門;微波、有線電視覆蓋全鎮。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城區道路形成“三縱三橫”格局,城鎮功能齊全,11萬變電站、日供水萬噸的自來水廠和省級分水泵站、年吞吐能力150萬噸的裝卸碼頭等基礎設施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保障。2001年奪得孝感市小城鎮建設“天仙杯”,同年9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全省200個重點中心鎮。

重慶市萬州區分水鎮

分水鎮分水鎮
重慶市萬州區分水鎮,東與李河鎮、甘寧鎮接界,西與梁平縣交界,南至陳明岩與忠縣接界;北達馬鬃嶺與後山鎮一山之隔,面積220.4k㎡。2005年共有30707戶、100104人,其中農業人口91172人。勞動力資源總數為54568人,其中勞動年齡內49828人。鎮村從業人員51466人,其中女性25520人,常年外出打工25583人。全鎮耕地55234畝,占總面積的16.7%,其中田34247畝,地20987畝。人平占有耕地0.55畝,歷來是糧食生產主產區。主產水稻、玉米、薯類、雜糧;小春主產小麥、豌豆、胡豆等。經濟作物生產有蠶桑、油菜、花生、果品、麻、棉花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