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嶺腦梗塞

分水嶺腦梗塞指兩條動脈供血區之間邊緣帶部位的缺血性損害,主要發生在半球的表淺部位,可以發生在大腦半球的單側,也可以發生在大腦半球的雙側,但臨床上以單側較多見,發病率約占缺血性腦血管病的10%。其致病因素與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不同。最常見原因是各種原因所致的血壓降低,或某一動脈乾供血不足,使動脈近心端的供血尚可,而遠心端的末梢邊緣區供血降低,從而發生缺血梗塞。

基本內容

分水嶺 腦梗塞指兩條動脈供血區之間 邊緣帶部位的缺血性損害,主要發生在半球的表淺部位,可以發生在大腦半球的單側,也可以發生在大腦半球的雙側,但臨床上以單側較多見,發病率約占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10%。其致病因素與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不同。最常見原因是各種原因所致的血壓降低,或某一動脈乾供血不足,使動脈近心端的供血尚可,而遠心端的末梢邊緣區供血降低,從而發生缺血梗塞。

分水嶺腦梗塞常見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臨床症狀和體徵取決於損害的部位和程度,大腦皮層分水嶺腦梗塞常沒有任何症狀。前分水嶺腦梗塞指梗塞帶位於大腦前動脈、中動脈之間的表淺區域,表現為一側肢體反覆發作的麻木、乏力或輕偏癱。後分水嶺腦梗塞指梗塞帶位於大腦中動脈和大腦後動脈之間的表淺層,最常見的症狀是偏盲,以及皮層性偏身感覺障礙。皮層下分水嶺腦梗塞,梗塞位於大腦中動脈深淺之間,偏癱症狀較常見,並可有半數以上偏身感覺缺失。基底節分水嶺腦梗塞,即基底節區各組動脈血管之間的缺血梗塞,常有單純偏身運動及感覺障礙,亦可見單純中樞性面癱。

分水嶺腦梗塞僅靠臨床症狀診斷困難,CT檢查是可靠的診斷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