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汽車司機

出租汽車司機

《計程車司機》是1976年由馬丁·斯科西斯執導,保羅·施拉德編劇的美國劇情片。該片以一個計程車司機的視角講述發生在越戰結束後的紐約,這時美國上下都頗為尷尬迷茫。他每天開著出租汽車目睹著紐約的墮落,最後卻戲劇般成為了公眾英雄。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出租汽車司機出租汽車司機

特拉維斯是一個從越南戰場回來的青年。他幹上了出租汽車司機這一行。他每天在五光十色的大街上開車,目睹了街邊種種醜惡,不禁深深地感到了生活的無聊和骯髒。他變得意志消沉,麻木不仁。甚至當一個試圖逃出黑社會控制的小妓女易茲向他求救時,他也無動於衷,眼睜睜地看著易茲被抓走。但是,一位名叫貝茨的姑娘的出現使情況發生了變化。特拉維斯愛上了貝茨。在他看來,貝茨不同於這個骯髒社會中的任何一個人。她簡直就是一位至純至善的仙女的化身。但是這次戀愛卻因為雙方差距過大而以失敗告終。失落的特拉維斯深感不能再無所事事地生活下去。他決定去乾點什麼。他買了槍想去暗殺總統候選人,但由於警衛的嚴密防範而未能成功。於是特拉維斯又決定去營救易茲。在妓院裡,他與黑社會的嫖客和妓院打手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槍戰,終於把那些社會渣子全部擊倒,而自己也身負重傷。特拉維斯成了英雄,還上了報紙。當貝茨又一次坐他的車時,她對他表現出了崇敬。而特拉維斯則報之以淡然的一笑,沒有收貝茨的車費。

影片評論

影片《出租汽車司機》是在1976年頗為轟動的電影作品,也是著名演員羅伯特·德尼羅的代表作之一。其藝術成就在歐美各國受到了一致的肯定,稱得上是1976年世界上最具藝術魅力的影片之一。在影片中,有不少美國商業片式的場景,如刺殺總統候選人和妓院槍戰等。但這卻並不等於說這是一部商業片。恰恰相反,影片被電影評論家們歸為政治性很強而藝術表現出色的社會問題片。其原因就在於影片揭示了嚴肅而深刻的社會內涵,人物的塑造也充滿了現實意義,從而在商業片式的場景中顯現出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影片主人公特拉維斯是個對社會感到迷惘的人物。他雖然無法以哲學來解釋人生,但卻又強烈地感受到社會的醜惡。他深深地厭惡這一切,而又深知無可奈何,只能採取一種視而不見的麻木的處世態度,處於心靈的荒漠之中。直到貝茨的出現才使他發生了變化,深深地感到不能就這樣生活下去而要採取行動。他決定做些什麼,乾什麼都不重要,而只是要去做。對於他來說,不論是去刺殺總統還是去拯救小妓女易茲,都只是使自己擺脫無所事事的生活的辦法,是為了拯救自己心靈的空虛,而沒有明確和確定的目的。影片所要表現的也正是一個青年靈魂從孤獨中自救的故事。影片深刻而獨特地把握住了當代美國青年的心理,揭示了越戰後美國社會的現實狀況,從而展現了其深刻的社會意義。塑造人物性格的表現技巧上,影片也頗具特色。影片對主人公痛苦而孤獨的內心世界並沒有加以生硬直接的表現,而是採取了一種外部行為上的淡化處理加以渲染。在影片的開頭,主人公眼睛的大特寫就深深地體現了他內心的孤獨和悲涼。而生活中的特拉維斯卻又總是心平氣和、面帶微笑的。這兩者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卻也使得觀眾能深深地體會到人物內心所受的壓抑與隱藏著的危機。影片中也有著十分高超的電影語言運用。閃動著霓虹燈的夜景,既顯得繁華熱鬧,卻又體現出一種冷漠,近在咫尺而又十遙遠。在特拉維斯漫無目的的駕車遊蕩之中,顯示出了一種孤獨而憂傷的氣氛。影片通過色彩、光影與音樂等電影語言的運用,深刻而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內心情緒。其環境造型成了一種人物內心世界的外現,有著發人深思的內涵,悄悄地影響著觀眾的情緒。即使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也是一部極富藝術魅力的影片。羅伯特·德尼羅在影片中有著出神入化的表演。其出色的的演技將人物的心理和情緒刻畫得淋漓盡致。每一個動作都使人感受到特拉維斯就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他的表演極大地增加了影片的藝術魅力,塑造了一個令人難忘的迷惘的青年形象。這一形象可以說是羅伯特·德尼羅演藝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是羅伯特·德尼羅最為成功的角色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