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納科幻經典系列——地心遊記

凡爾納科幻經典系列——地心遊記

19世紀中期,德國科學家裡登布洛克教授偶然得到了一張古老的羊皮紙,上面記述從一個神秘的火山口進入就可以到達地球中心!教授對此深信不疑,不顧侄子阿克塞爾的極力反對,毅然偕同阿克塞爾與嚮導漢斯,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冒險旅行。旅經歷千難萬險後,就在他們馬上就要到達地球中心的時候,火山爆發了!在炙熱岩漿的翻滾下,他們是會被送下地獄,還是被送回人間?《地心遊記》憑藉合科科學的非凡想像力、豐富逼真的景物描寫,讓讀者體驗了神秘的地底世界,彰顯了對科學永無止境的探索精神,令人沉醉於凡爾納的美妙幻想之中。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叢書名:凡爾納科幻經典系列
作 者: (法)凡爾納(Verne,J.) 著,曹劍 譯
出 版 社: 百家
出版時間: 2009-1-1
字 數: 219000
版 次: 1
頁 數: 269
印刷時間: 2009/01/01
開 本: 大32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807038955

作者簡介

凡爾納(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紀法國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的鼻祖”。
1828年,凡爾納生於南特,1848年赴巴黎學習法律,寫過短篇小說和劇本。
1863年起,他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遊》一舉成名。代表作為三部曲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海底兩萬里》《神秘島》 。
凡爾納總共創作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或短篇小說集,還有幾個劇本,一冊《法國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偉大的旅行家和偉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遊記》《機器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遊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

目錄

第一章 古怪的教授
第二章 神秘的羊皮紙
第三章 盧尼文密碼
第四章 我找到了鑰匙
第五章 飢餓,勝利,然後是沮喪
第六章 通往地心的大討論
第七章 地心之旅開始
第八章 冒險前的訓練
第九章 冰島見聞
第十章 一場有趣的談話
第十一章 走向地心
第十二章 潛入荒蕪之地
第十三章 熱情的北極圈
第十四章 最後的休整
第十五章 攀爬斯奈費爾火山
第十六章 勇敢地走下火山口
第十七章 垂直下降
第十八章 地殼深處的奇蹟
第十九章 地質研究
第二十章 第一次危難來臨
第二十一章 堅持到底
第二十二章 渴!絕望蔓延
第二十三章 救命水源
第二十四章 向地球更深處前進
第二十五章 深不可測
第二十六章 隻身迷路
第二十七章 困在地下迷官
第二十八章 回音壁求救
第二十九章 獲救
第三十章 地中海
第三十一章 準備渡海木筏
第三十二章 奇幻海底世界
第三十三章 海怪大戰
第三十四章 壯觀的噴泉
第三十五章 帶電的暴風雨
第三十六章 回到原點
第三十七章 發現人頭
第三十八章 遠古人類屍體
第三十九章 遇到巨人
第四十章 炸出通往地心的路
第四十一章 又一次垂直降落
第四十二章 在黑暗中飛速上升
第四十三章 火山爆發
第四十四章 回到地面
第四十五章 完美的結局

書摘插圖

第一章 古怪的教授
1863年5月24日,一個星期天,我的叔叔里登布洛克教授匆匆趕回他居住的小房子。這座小房子坐落在科尼街19號,位於漢堡最古老的城區一條最古老的街道上。
女傭瑪莎一定以為自己延誤了做飯,因為飯菜才剛剛放進烤爐。
“這下可好了,”我自言自語道,“他可是個急性子,如果他餓了,一定會大喊大叫製造出天大的聲音。”
“里登布洛克先生回來這么早啊!”可憐的瑪莎半開著餐廳的門,驚慌失措地大聲喊叫著。
“是啊,瑪莎,不過不用擔心飯還沒做好,現在還不到兩點鐘。聖邁克爾教堂的鍾剛剛敲過一點半鐘。”
“可是,為什麼主人這么早就回來了?”
“或許他自己會告訴我們的。” ”
“他來了!阿克塞爾先生,我得走了。你跟他說話的時候我最好躲起來。”
說著,瑪莎回到廚房——她那個安全領地去了。
只剩下了我一個人。但是,要想成功說服一位脾氣暴躁的教授,像我這種優柔寡斷的人是無法做到的。我正打算悄悄地跑回我在樓上的小屋,這時臨街的大門“吱呀”一聲被推開了,只聽沉重的腳步踩得樓梯“嘎吱嘎吱”作響,這所房子的主人已經迅速穿過餐廳,向他自己的房間奔去。
但是,就在他迅速穿過餐廳的時候,他把他的榛木手杖扔到了一旁,把他毛茸茸的寬邊帽丟到桌子上,又不容置疑地對他的侄子命令道:“阿克塞爾,跟我來!”
我還沒有來得及反應,教授又一次向我大喊大叫起來:“怎么?你還沒過來?”
我不敢怠慢,趕緊跑進這位嚴厲的主人的書房。
奧托·里登布洛克不是一個壞人,我從不懷疑這一點,但是除非他發生很大變化,否則他這一輩子都將會是一個最具怪癖的人。
他是約翰學院的教授,講授礦物學,每次講課,他總會發一兩次脾氣。他並不關心他的學生是否準時上課,是否用心聽他講課,他也不在意學生們將來是否會學有所成,這些細枝末節的小事他從不操心。用德國哲學家的術語來說,他講課是“主觀的”,他講課只是為了他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他是一個有學識的自我中心主義者,一口科學的深井,但是要想從這口深井裡打上水來卻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句話,他在學問上是個吝嗇鬼。
在德國這樣的教授很多。
不幸的是,我的叔叔說起話來並不怎么流利,與朋友閒談時倒還好一些,但在公共場合就不行了。作為一個演講者來說,這的確是個令人遺憾的缺點,因此在學院講課的時候,教授常常會突然停下來,和一個難以從嘴裡說出來的、特別刁難人的詞較勁,而那個詞也似乎要頑抗到底,難度不斷膨脹,最後終於被教授以不太符合科學規範的粗話的形式說了出來,為此他隨後便會大發雷霆。
在礦物學裡有很多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術語,都很拗口,很難發音清晰地讀出來,甚至就連詩人的嘴也很難講出來。我並不是詆毀這門科學,也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可是當一個人碰到類似“斜方,六面結晶體”,“樹脂瀝青化石”、“鈣黃長石”、“深綠輝石”、“輝鉬礦”、“鎢酸錳”、“鈦酸氧化鋯”這樣的辭彙時,即使最靈活的舌頭也會打結。
因此,在這座城市裡,大家都知道我叔叔這個可以原諒的缺點,學生們會乘機取笑他,等到他遇到困難的時候,看到他結結巴巴的樣子,他們會哄堂大笑。這是極不禮貌的行為,即使對於德國人來說也是如此。因此,儘管總是有很多人來聽里登布洛克教授的課,我不無遺憾地推測其中一定有不少人是來欣賞教授發脾氣的,並以此為樂。
不管怎樣,我必須反覆聲明的一點是,我叔叔是一個學識淵博的、名副其實的學者,儘管他有時會由於過度興奮而動作魯莽,把一些標本損壞,但是他卻兼具地質學家的天賦和礦物學家敏銳的觀察力。用起他的錘子、鑽子、磁針、吹風管和硝酸瓶子來,他是很在行的。通過某一種礦石的裂痕、外表、硬度、熔性、聲響、氣味和味道,他可以準確無誤地判定它在當今科學所發現的六百多種礦物質中歸屬於哪一類。
里登布洛克在大學和學術界都享有盛譽。亨弗里·戴維先生、洪堡先生、以及船長約翰·富蘭克林和薩賓爵士,他們每次路過漢堡都要前來拜訪他,還有貝克雷爾、埃貝爾曼、布魯斯特、迪馬、米爾恩·愛德華茲先生、桑特·克萊爾·德維爾先生,他們都樂於向他請教化學領域中最艱深的問題。他在這門科學領域中有過很多重大的發現。1853年,奧托·里登布洛克教授在萊比錫出版了他著名的《超結晶體學通論》,這是一部附有彩色插圖的巨著,但由於成本過高,以致入不敷出。
除了這些榮譽之外,我的叔叔還擔任過俄國大使斯特魯夫先生的礦物博物館館長,那裡的收藏品是全歐洲最著名的。
現在,正向我急躁地大喊大叫的就是這位大人物。你們可以想像,一個高高的、瘦瘦的人,有著強健的體魄、白皙的皮膚,雖然他已經五十歲,但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小十歲。他的眼睛在大大的眼鏡片後不停地轉動著,他的鼻子長長的、尖尖的,猶如鋒利的刀刃——有一些頑皮的學生說那是一塊磁石,可以吸起鐵屑。不過,那些話僅是惡作劇的謠言,其實他的鼻子只用來吸鼻煙,而且好像吸的量還很大。
我還要補充一點的是,我叔叔邁一步足有3英尺。他走路時雙拳緊握,不難看出是一個脾氣急躁的人,因此我想這已經足夠使人清醒地認識到,陪伴在他左右一定是個錯誤決定。
他這棟位於科尼街的住所,屬於半磚半木結構,整個庭院被鋸齒形的山牆圍繞,旁邊有一條彎彎曲曲的運河經過,與城中其他河流縱橫交錯。1842年,這裡發生過一場大火,這一街區卻沒有遭到嚴重破壞,幸運地被保存了下來。
確實,這所老房子看上去有些傾斜,靠近街道的那一部分向外凸出。它的屋頂則向一旁傾斜,有些像美德協會的學生們戴的帽子。房子的垂直線也不太精確,但畢竟還很堅固,這要感謝房子前面的一株根深葉茂的老榆樹支撐住了它,每到春天,那棵樹的一些小樹枝就會伸進視窗。
我叔叔在德國的教授中算是比較富有的。這所房子和房子裡的人完全歸他所有。這些人包括他的教女格勞本——一個十七歲的維爾蘭少女,還有女傭人瑪莎和我。由於我是個孤兒,又是他的侄子,因此成了他實驗室的助手。
坦率地說,我承認自己對地質學非常痴迷,我的血管里流淌著礦物學家的血液,流連在那些礦物標本中間,我總會感到樂此不疲。
總而言之,儘管里登布洛克教授性情急躁,卻並不影響大家在科尼街這所小房子裡的快樂心情,雖然他態度有些粗暴,但還是非常愛我的,只是這個人不懂得耐心等待,他天生是個急脾氣。
春天,他在陶盆里栽種了一些苜蓿草和牽牛花,每天早晨他都要去拉一拉它們的葉子,以便讓這些花長得更快一些。
對於這樣一個天性怪癖的人,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服從,於是我急忙跑進了他的書房。
第二章 神秘的羊皮紙
他的書房完全是個博物館,各種各樣的知名礦石標本都整齊地擺放在這裡,每種礦石都貼著標籤,分成易燃、金屬和岩石三大類。
我是多么熟悉這些礦物學上的小東西!很多時候,我放棄和同齡的男孩子們玩耍,而寧願去打掃那些石墨、無煙煤、黑煤、褐煤、泥煤上的灰塵!還有那些瀝青、樹脂以及有機鹽,它們不應該沾染一點點灰塵!還有那些金屬礦石,從鐵礦到金礦,它們沒有貴賤之分,作為標本具有完全平等的地位!還有太多的石頭,足以重建一所我們在科尼街這樣的房子,甚至還可以多蓋一間漂亮的房間,如果能夠那樣,對我來說簡直是太好了!
不過,當我走進這間書房的時候,我想的可不是這些寶貝。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我叔叔身上。他舒舒服服地躺在鋪有天鵝絨軟墊的安樂椅中,手裡拿著一本書,帶著極為羨慕的神情陷入了沉思。
“多么了不起的書啊,多么神奇的書啊!”他大聲說道。
他的話使我想起里登布洛克教授偶爾也有著藏書的嗜好,但是在他眼中,一本古書的價值只在於它難以尋見,或者至少難於辨認。
“怎么樣?”他對我說,“你沒見過這本書吧?這可是一件無價之寶,是我今天早晨在猶太人老海威琉斯的書攤上淘來的。”
“太好了!”我裝作非常興奮的樣子回答。
說真的,一本四開大的舊書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這本書的封面用粗糙的小牛皮製作,書頁已經褪色變黃,上面還有一個粗糙的封套。
但是,教授的讚賞和驚呼卻沒有停下來。
“看啊!”他繼續自問自答著,“它漂亮嗎?是啊,太漂亮了!你看這裝幀!書容易打開嗎?容易,打開任何一頁它都不會鬆動!書合起來嚴實嗎?嚴實,因為書的封皮與書頁裝訂得很齊,都是整齊一條線,沒有任何縫隙和缺口。你再看看它的書脊,過了700年還沒有一絲裂痕!喔!這本書的裝幀即使伯澤里安、克勞斯或者普爾高德這樣的書籍裝幀大師也會為之驕傲的。”
在我叔叔說這番話的時候,他不停地將這部古書合上又打開。雖然我對這本書絲毫不感興趣,但是我還是不能不問問他這書的內容是什麼。
“這部了不起的書叫什麼名字?”我假裝熱切地問道,想必他也不會看破。
“這部書,”我叔叔充滿激情地答道,“是斯諾里·斯圖勒森的《王紀》,他是12世紀冰島的著名作家,這部著作記述了挪威歷代諸王統治冰島的編年史。”
“真的?”我繼續裝作驚訝的樣子大聲說道,“當然,這一定是德文譯本了?”
“哼!”教授高聲回答,“翻譯本!我要個翻譯本有什麼用?這可是冰島文的原本,這種獨特的語言既豐富又簡單,有華麗的慣用語,文法結構變化多端,它的辭彙含義也非常豐富!”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