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項

凝血四項

凝血四項屬於檢驗科臨檢檢查項目之一,歸屬於血栓性疾病檢查,包括凝血四項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正常值:12-16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正常值:24-40s,凝血酶時間(TT)正常值:14-18s,纖維蛋白原(Fib)正常值;2-4g/L,是檢測病人的凝血系統出止血功能和血液系統疾病的指標。另外,凝血酶率即INR(國際標準化比值)是用於觀察口服抗凝藥的首選指標,國人以2.0~3.0為宜,偏高說明凝血時間過長,凝血機制不好,也就是出血不容易止住,偏低說明凝血太快,可能容易形成血栓。凝血四項為手術前必查項目、血栓前檢查項目及監控臨床口服抗凝藥物患者。做凝血4項檢查目的是在術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無缺陷,以事先有所準備,防止術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

基本信息

​簡介

凝血四項凝血四項
凝血四項凝血四項

凝血四項屬於檢驗科臨檢檢查項目之一,歸屬於血栓性疾病檢查。為手術前必查項目、血栓前檢查項目及監控臨床口服抗凝藥物患者。

患者住院做手術前,醫生總會要求患者取血做凝血4項檢查,凝血四項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目的是在術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無缺陷,以事先有所準備,防止術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人體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當人意外受傷流血時,止血功能迅速發揮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傷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丟失。當患者需要手術時,醫師必須事先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如止血功能不健全,患者術中可能會大出血以至發生手術意外甚至死亡。

凝血四項內容及正常值

凝血因子測定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秒數:25-37,需與正常對照比較超過10s以上異常

2、凝血酶原時間(PT):秒數:11-14 ,需與正常對照超過3s以上異常。活動度:80-120% INR:0.8-1.2

3、纖維蛋白原(FIB):2-4 g/L

纖維蛋白溶解檢測

1、凝血酶時間(TT):秒數:12-16 需與正常對照超過3s以上異常

適應症

1、出血性疾病。

2、血栓性疾病,血液高凝狀態。靜脈栓塞,肺栓塞,心肌梗塞,腦栓塞不穩定心絞痛,腎病綜合徵,妊娠高血壓綜合徵。

3、口服抗凝藥,口服避孕藥,溶栓治療。

4、DIC,白血病,系統性紅斑狼瘡。抗磷脂抗體綜合徵,急性傳染病、急性感染、惡性腫瘤、多發性骨髓瘤、肝炎,肝硬化等。

5、外科手術前,損傷性穿刺前,硬膜外麻醉前。

指標及意義

1、凝血酶原時間(PT)參考範圍:11~14S

PT即加入組織凝血活酶和鈣離子使血漿凝固的時間,主要用於檢測外源性凝血系統有無障礙。

延長:常見於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Ⅶ、Ⅹ缺乏症,低或無纖維蛋白原血症,DIC,FDP增多,惡性貧血,原發性纖溶症,維生素K缺乏,肝實質性損傷時損害凝血因子與凝血酶原的合成,口服抗凝劑如肝素等

縮短:見於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口服避孕藥,高凝狀態,血栓性疾病等。

2、凝血酶時間(TT)參考範圍:16~18S

TT在凝血酶作用下,血漿的纖維蛋白原轉變成纖維蛋白的時間。

延長:常見於肝素增多或類肝素抗凝物質存在,DIC,FDP增多,SLE,肝病,腎病,低或無纖維蛋白原血症,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症等疾病。

縮短:標本可能有微小凝塊或有鈣離子存在。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參考範圍:30~45S

APTT為腦磷脂具有部分凝血活酶的作用,能加速因子X的活化,使凝血酶原轉變為凝血酶,促使血液凝固的時間。

APTT延長:可見於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甲、乙、丙型血友病;後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嚴重肝病、維生素K缺乏、DIC、血液循環中的抗凝物質增加等。

縮短:見於高凝狀態,血栓性疾病,Ⅴ、Ⅷ、血小板增多,幼兒,DIC高凝期,標本離心不足,標本混有血小板等。

4、纖維蛋白原(FIB、Fib或Fbg)參考範圍:2~4g/L

FIB即凝血因子I,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既是凝血酶作用的底物又是高濃度纖溶酶的靶物質,在凝血系統和纖溶系統中同時發揮重要作用,FIB作為底物,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轉變為纖維蛋白。

含量增高:可見於糖尿病、糖尿病酸中毒、動脈粥樣硬化、急性傳染病、急性腎炎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科手術後、輕度肝炎等。

含量減低:可見於DIC、原發性纖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