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躐

凌躐:超越,超出尋常順序。

詞語注音

líng liè ㄌㄧㄥˊ ㄌㄧㄝ ˋ
凌躐(淩躐)

詞語解釋

超越;超出尋常順序。 宋 岳飛 《奏辭男雲雷閤職札子》:“實惟臣麼么賤微,凌躐已極。” 明 宋濂 《送張編修赴南陽教授序》:“毋驟語以高遠,恐其凌躐而不遜也。” 清 唐孫華 《題吳門范氏秋夜課子讀書圖》詩:“善學在漸涵,善教無凌躐。” 蔡元培 《蔡專使元培布告全國文》:“且當專制共和過渡時代,當事者苟輕違法理,有以個人凌躐機關之行動,則涉專制時代朕即國家之嫌疑,而足以激起熱心共和者之反對。”

淩躐:超越;超出尋常順序。 清 何焯 《義門讀書記·論語下》:“為學一凌躐便易怨天,一輕浮便易尤人。” 清 李鴻章 《置辦外國鐵廠機器折》:“其鑄錢、織布、挖河、犂田諸器,雖可仿製,但其法式同中有異,觸類引伸,尚須考究;尤當權其輕重緩急,庶不致凌躐無序。” 清 俞樾 《群經平議·儀禮二》“乃陳幣”:“入門之後,公與賓每門每曲揖,介與擯皆在後鴈行,則羣有司亦不得凌躐而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