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凌

冷凌

冷凌,本名黃光興,解放前夕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

著名書法家

人物簡介

冷凌(1923~1995)本名黃光興,又名光煋,筆名冷凌,漢族,四川什邡人,後住綿陽安縣,解放前夕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冷凌先生一生酷愛文學藝術,擅長書法、篆刻、古典詩詞,小說創作亦有很高造詣,著有百萬字長篇小說<蘆花風起>等等。書法作品有五體十餘種不同風格。其篆刻出秦入漢。有"自家面目"。生前被聘為中國書畫家協會常務理事,長城國際書畫院研究員,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理事.出版有《冷凌書法》集。

履歷

1923年生,四川省什邡縣人,原名黃光興。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幼時曾接受過家塾教育,練就一手好楷書,又是中文系的高才生,學富五車、氣宇軒揚、一表人才。已是修身、齊家,只待治國、平天下!然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縱有高才、雅致,而無用武之地。國難當頭,政權更替。1949年後,被劃為反五類,喪失了很多公民權力,更無選舉權。常被批鬥,此時先生空懷一腔抱負,極不得志,然正所謂“老當益壯”,先生毅然寫下“能受天磨是鐵漢,不遭人忌是庸才”!讓人嘆為觀止,實可為座右銘也!文革結束後,終於昭雪平反,先生得到了新

生,創作熱情陡然高漲,由於小時奠定的書法基礎,在先生成長的過程中,練就了一手好字,無論楷書、行書、草書、隸書、小篆、大篆、籀文、金文,都遊刃有餘。先生時常在沙盤中練習,從有法到無法,自成一派。由於先生的篆字功底深厚,加之先生的靈氣,在篆刻方面頗有成就,創立“冷派”篆風。其長女,白琴深得先生真傳,可謂“青處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吾立志向白老師學習書法、篆刻,其原因有三1、深感白老師的書法篆刻其藝至精,令人嘆為觀止;2、冷凌先生及白老師的人格魅力令我自愧不如,可謂“見賢思齊”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立志傳承,但大師級的英傑難覓,天無絕人之路,天賜機緣,結識白老師。我心之切惟天可表!我定當勤習苦練,將冷凌先生的“冷派”書風、篆風發揚光大!此時的父親在書法藝術上已有名氣,經過數十年的鍛鍊和常與書法界名士交往,在川大約1943年就曾與徐悲鴻老師和廖靜文師母一起去青城山寫生並親眼看到徐悲鴻先生在青城山上清宮所畫的屈原《九歌》中的插圖,山鬼,湘君,和油畫《青城山風景》,在天師洞吃道士用醪糟曲子湯燉的雞,道士當時不要他們的錢卻要留下作品以作住宿之資。
基於此藝術氛圍,他以紮實的文學功力書法藝術,本應攀登更高的人生顛峰,卻在1957年被當時黨的錯誤路線被判刑開除工職後下到黃土鄉街邊刻章賣字餬口,強烈的生活反差,他的生活道路一下子跌進厄運的低谷。1979年春風終於從北京傳來,經中央批示,四川日報內參報導刊登評論,在地委書記趙文定書記親自過問下幾個縣的政協主席委員質肄奔跑呼籲後父親才得以落實政策。以綿中級法院79字12號宣布糾錯:後1986年法刑監53號才按政策予以平反宣布無罪撤消原案。(未作經濟賠償)十屆三中全會後,報紙上開展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評論,父親的才華得到了用武之地。父親懷著愛國的赤子之心欣慰的緊跟著改革的步伐,關心著祖國的一切變化。中國女排三連冠父親作詩作書法以贈“世界明星組隊來,寒風冽冽動春雷。中華兒女多豪俊,鐵骨錚錚嶺上梅”。這是一個老知識分子對中國女排為國爭光所表達的自豪之情,讚揚了中國女排的豪邁之氣。
在建國四十周年時,他的脈搏和著祖國的繁榮昌盛而一起跳動,這樣寫道:“四十年間一彈指,東方巨龍倏然起,江山今日更風流,何須惆悵夕陽里。”“惆悵何須怨夕陽,暮年猶是好春光,也知此去無多路,笑把桃花貼鬢霜。”
亞運會在北京舉行,他拿出精品數件以贈,表示祝賀。這是一個祖國兒女的赤子之心啊,祖國母親,您難道會將兒女的一片精誠之心辜負了嗎?
自1983年—1993間,應約在李白紀念館工作,生活雖然有幾位女弟子和安縣故人照料,但每當秋夜蕭瑟時,創作小說的夜燈怎么也烘不暖他那棵飽經滄桑的心。孤寂的生活使他倍然思家,他不習慣沒有兒孫在身邊的一人生活。時爾他回家繼續那被批閱十載的小說創作,一邊同時又整理近幾十年積累的書法篆刻和詩歌作品。
隨著改革開放,人們重新對經濟、名譽、權力的日益激烈競爭,他卻顯得出奇的冷靜,雖然在幾次辦個展中,綿陽市政協楊運濤主席,周正書記,謝志超局長,江茂延政委等書畫界朋友們都來祝賀。在成都辦展期間,省文聯主席陳之光先生作詩以贈,詩曰:“藝術無涯生有涯,寶刀未老放光華,喜觀傳統新意趣,應是書壇一枝花。”還評論為博、大、精、深。在李白紀念館辦展時,歸來閣剛建成,中外旅遊者絡繹不絕的參觀著讚嘆著,他的創作熱情無限高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