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父山鎮

冶父山鎮

冶父山鎮地處廬江縣城東北郊,面積160平方公里,耕地4.8萬畝,山場3.5萬畝,轄有11個行政村,2個街道居委會,人口5.7萬人,屬副縣級建制。冶父山鎮交通便捷,四通八達。水、陸、空立體交通網已經形成。合九鐵路、滬蓉高速、合銅黃高速、合銅公路和軍二路鄰鎮而過,廬巢路貫穿全鎮,鎮村道路已成循環網路。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冶父山鎮冶父山鎮
冶父山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境內冶父山因春秋戰國時期,鑄劍之父歐冶子曾在此山為楚王鑄龍泉劍而得名,不僅自然風光優美,更因佛而聞名,有江北“小九華”之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和省級風景名勝區。
冶父山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境內有號稱“地下聚寶盆”之譽的東顧山龍池山,有蘊含豐富的石灰石、石英石、鉀長石、高嶺土等礦產資源。現圍繞冶父山鎮的“一山二路”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工業基礎,著力打造以廬巢路為軸線的冶父山鎮東翼工業長廊;奮力開闢以廬代路為軸線的西翼輕工經濟長廊,全力開創“冶父昂首,兩翼齊飛”的經濟發展格局。目前以廬巢路為軸線的工業長廊已初具規模,鎮工業園和幸福工業集中區發展勢頭迅猛,各項基礎設施完善。有企業300多家,已基本形成了建材、建築、鑄造、編織、傘業、礦業開採等支柱產業,其中建材業更素有“建材之鄉”的美譽。 

機構設定

冶父山鎮冶父山鎮
冶父山鎮機構設定

冶父山鎮黨委、政府、工會:

書記、鎮長:方向正

副書記、人大主席:王勁兵

副書記:洪國民、李迎春

副鎮長:李傑峰 丁建明 徐霞友 周毅

黨委委員:徐向榮葉明國汪旗

工會主席:王意志

旅遊景點

冶父山鎮冶父山鎮
伏虎洞。位於冶父山巔西南,距伏虎寺不足百米,石階路上側。沿高數尺,深不滿丈,遊客須彎腰方能入內。據《冶父山志》載,伏虎禪師當年開山建剎時,曾與住此洞的老虎棲息一起形影不離。有詩為證:“古蹟山深虎跡通,法幢人靜夜燈紅,支床睡破勞生夢,不信因緣為遠公。”當地民間傳,患有腰痛者,進山入洞采附近山竹,截成竹節支撐洞壁,腰疼即愈。伏虎洞前坡極陡,洞口朝陽,若逢西南風,風灌洞聲若虎嘯,音傳數里,古稱“虎洞吟風”,是冶父八景又一景觀。

臥雲坡。自歐峰絕頂無梁殿沿石徑東下至山坡陡處,即是臥雲坡。臥雲坡旁有一石,狀如鼓,稱“雲中鼓”。臥支坡周圍樹木蔭郁密布,溝谷神奇幽遠。

響鼓嶺無梁殿後自歐峰向東沿嶺而下,其嶺逶迤數里,或丈發或足踏,皆應聲如鼓,冶父山八景中“響鼓晴雷”由此得名。響鼓嶺大來峰橫空懸出一石,似如天外飛來,形如展翅欲飛的雄鷹。此處多為雲霧遮繞,常有雄鷹出沒,故稱之為“”飛鷹石。響鼓嶺下溝壑處有石壁,高逾丈,似無字碑,旁有一石,平正如座,天上所作,奇巧非凡。響鼓嶺兩側山坡杉松如蓋,濃郁幽深,其中有數片楓林,樹幹挺拔,枝葉婆娑,每當入秋之後楓葉紅艷,層林盡染,可謂“冶山紅楓”。

招商引資

冶父山鎮冶父山鎮
廬江縣冶父山鎮在今冬造林整地工作中,不等不靠,開拓思路,創新辦法,以林業招商引資為突破口,促進了造林整地工作的全面開展。日前,該鎮的做法得到前來檢查工作的省林業廳黨組成員時思玉及廳造經總站負責人的充分肯定。

冶父山鎮有山場面積4萬餘畝,是全縣林業重點鎮和風景旅遊區,鎮黨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林業的發展和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近年來,該鎮以加快鄉村集體林改革為契機,以集體林場為依託,大力進行招商引資,把林業招商引資工作作為全鎮招商引資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一股合力,加快了集體林場的改革步伐。
該鎮石山村有集體山場面積1000餘畝,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全部栽植杉木,建立村集體林場,幾十年來,林場也為村集體積累了財富,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集體林場已逐漸成為村集體的包袱,人員留不住,管理看不住,集體財力承受不住是現在林場的真實參照,近幾年火災頻發,1000畝山場幾乎成荒山。

2005年6月,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下,該村引進山東省臨沭縣曹房恆客商承包該村林場,承包期三十年,由承包商投資開發,在不改變林地用途的前提下,由承包人全資投入,開發經濟林,套種經濟作物。承包後,承包人曹房恆等客商立即全力以赴開始林地清理和整地,他們購置了東方紅—75型履帶拖拉機、鏇耕機、挖掘機等大型機械十餘台套,從六月下旬開始,先用挖掘機挖除樹蔸,清理林地,後再用鏇耕機全面深翻50—60厘米深,最後進行平整土地,明春栽植柿樹等經果林,山上栽植綠化樹種和防火樹種。到目前為止,十餘台機械晝夜施工,整地現場不見人山人海,但聞機器轟鳴,目前已完成整地600餘畝,規模大,質量高。同時,他們邊整地邊套種,7月份套種玉米100餘畝,8月份套種花生50餘畝,收成是本地傳統種植業的2—3倍,經濟效益顯著。截止到目前,承包人已投入開發資金50餘萬元。

冶父山鎮已有5家鄉村集體林場成功招商引資,承包開發,發展生態林業,全鎮林業招商引資和開發已呈星星之火之勢。

優惠政策

冶父山鎮冶父山鎮
第一條為鼓勵外商來本鎮投資工業項目,進一步提高工業項目用地質量和集約用地水平,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廬江縣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廬江縣工業項目用地管理細則》的通知”(廬政秘[2007]14號)及相關規定,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招商引資項目優惠與管理所指對象為來本鎮投資的外資企業和內聯企業(外資企業和內聯企業界定標準,執行縣政府相關規定)。加工製造業、旅遊業(景觀房產、房地產開發不享受優惠政策)和出口、創匯型項目作為土地優惠重點。

第三條用地優惠:

1、外來投資企業優先安排用地計畫,優先申報加工製造項目用地。

2、在鎮工業集中區固定資產投資(下同)500萬元以上,獎給用地5畝(獎勵土地補償金,不含辦證費,下同),每增加100萬元投資,增加獎勵用地1畝。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土地優惠政策可另議。以上給予的土地補償金在落戶企業的實現稅收中鎮所得部分返還。

3、在鎮工業集中區投資加工製造業的,給予、路等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第四條本鎮民營企業新建工業項目設備投資500萬元以上,可以參照第三條規定執行。

第五條新註冊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按縣政府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條用地管理:

1、工業項目用地必須符合本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

2、特色園區應選擇以工業為主導產業,單個項目固定資產投資不低於500萬元。

3、工業項目投資強度,工業集中區每畝不少於50萬元,其它地方不少於30萬元;工業項目用地建築係數,工業集中區不得低於30%,其它地方不得低於20%。

4、工業項目用地實行保證金制度,對於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足500萬元的,收取5%保證金;對於固定資產投資規模500萬元以上的收取3%保證金。

5、工業項目供地後,1個月內必須開工建設,鎮政府投資服務中心會同發展辦、土地管理所等部門組成工業項目核查小組,實行月月核查制,並向鎮政府提交書面報告。

6、工業項目供地後,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契約約定完成投資,經核查合格的項目,退還保證金,並享受有關政策優惠;用地單位取得土地後,3個月內未動工建設的,按契約約定不予退還保證金。

7、用地單位取得土地後滿二年未動工建設的項目,按契約約定不予退還保證金,並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但對於因不可抗力導致不能動工建設的項目除外。

8、用地單位取得土地後閒置1年以內,實際動工建設面積不足契約約定三分之一或實際固定資產投資不足投資總額25%且未經批准連續中止建設滿一年的用地項目,按契約約定不予退還保證金,並責令限期動工建設。用地單位超過契約約定動工日期一年未動工建設的,按閒置土地面積徵收土地出讓金20%的土地閒置費,並責令限期動工建設。

第七條本細則由鎮投資服務中心負責解釋

第八條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實施,過去與本細則不相一致的,以本細則為準。

社會事業

冶父山鎮冶父山鎮
教育事業有了巨大的發展。從1994年冶父山鎮開始實施“兩基”,使中國小布局得到調整。學校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都明顯提高。冶父山鎮現有完小374所,國中36所(另設18個分部)。普通高中11所,職業高中4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公、民辦幼稚園36所。1999/2000學年度,冶父山鎮在校中國小生199960人,在園幼兒人數12510人。初等教育入學率達到100%,國小畢業生全部升入國中,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94.1%。掃盲工作成績顯著,冶父山鎮青壯年非文盲率達到98.4%。職業技術教育穩步發展。根據廬江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開設了工科、農科、林科、醫藥衛生、財經、管理等學科,為當地經濟建設培養了一大批學有專長的畢業生,普通高中逐年發展,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在校學生數已達到9300多人,1999年有1500多人錄取各類高校和高中專。中國小專任教師6714名,學歷合格率分別達到或超過了全省平均水平。冶父山鎮辦學條件有了根本改善,校園總面積達到594.3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83.2萬平方米,教學儀器、圖書資料、體育器材的配備基本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冶父山鎮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湧現了廬江中學、安徽省希望電腦學校、湯池希望國小、城關國小等一大批示範學校。

科技事業發展較快。科技管理體系健全,縣、鄉(鎮)科學技術委員會,科學技術協會,在促進冶父山鎮科學技術進步中,越來越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科技隊伍不斷壯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冶父山鎮擁有各類科技人才22400餘人,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有2000餘人,取得科技成果150餘項,其中有123項分別獲得國家、省、地、縣級科技成果獎,有42項被列入全國科技成果大全,獲得國家專利53項,列全省第七位,被授予全省專利申報10強縣稱號。一大批新成果、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得到推廣套用,迪維樂普非晶器件廠和安徽風機廠生產的產品被省認定為高新技術產品。多渠道的科技投入,增強了科技事業的實力。冶父山鎮科技進步對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貢獻份額近3年提高7.35百分點,1998年,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

財政管理

冶父山鎮冶父山鎮
該鎮財政所從建立“五簿”著手,紮實抓好村級財務管理。一是建立“財務確認登記簿”。對農經部門移交的村級財務各科目餘額,分門別類進行逐一核實,對現金、銀行存款、固定資產等實行盤點登記,對債權、債務以及長期投資等實行全面核查,由村及農戶簽字確認後登記造冊備查。二是建立“財務制度備查登記簿”。對村“兩委”及村民代表會研究的村級財務開支標準及收費項目、收益分配等有關財務制度全部登記造冊。三是建立“不合規憑證審剔登記簿”。對照財政財務法規以及村規民約,對不合理、不合規、不合法的發票進行審核,剔除並登記。四是建立“報表信息反饋登記簿”。對資產負債表、收支明細表以及各科目餘額表和財務分析報告等,按月向村提供,作為村級財務公開依據,一份由村負責人和報賬員簽字後裝訂成冊。五是建立“民眾財務查詢登記簿”。對民眾涉及財務款項、債權債務等有關財務查詢事項逐一進行登記,註明查詢事由、處理結果、滿意程度等,按月進行統計並登記在冊。此項工作運行1個多月以來,該所已對全鎮20個行政村11月份財務進行了一次審核、結賬,剔除不合理、不合規、不合法發票164張,金額1.1萬元,接受民眾財務查詢27人次,出具各類報表和財務分析報告32份,規範調整賬務處理49筆。

特色農業

冶父山鎮冶父山鎮
安徽省廬江縣冶父山鎮冶父山社區吳利民家庭院中的兩株胸徑25厘米的大規格香樟苗,以1600元一株的價格被上海客商買走。千畝花卉苗木,十萬株大規格香樟苗這一“特色”,使冶父山社區聲名遠揚,吸引了省內外的客商;是這一“特色”使社區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00元,最高的超過7700元;是這一“特色”使全社區農民植苗木、愛花草,生態環境變得十分優美,2005年被安徽省環境保護局命名為“二00五年全省生態示範村”。

安徽省廬江縣冶父山鎮加大實施“一村一品”步伐,把“一村一品”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抓手。該鎮本著尊重農民意願、發揮資源優勢的原則,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人才、信息為支撐,以提高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區域化、專業化、產業化水平和農民組織化程度為立足點,培育特色產業、壯大龍頭企業。全鎮已形成了羅崗村的無公害蔬菜,大崗村的規模養豬,鋪崗、明聖村的標準西瓜,冶父山社區的花卉、苗木,馬崗村的大棚養雞,梁崗、魏崗、三叉村的優質糧油,石山社區的山野菜等特色經濟“塊”。在這些特色經濟“塊”上,從事主導產業(產品)生產的農戶占75%以上,來自主導產業(產品)的收入占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5%以上。二00六年,這些特色經濟“塊”上農民的人均純收入普遍超過4000元,少數農戶的人均純收入已超過8000元。為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使農村經濟水平顯著提高,各項農村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