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球用品之球棍

守門員的球桿和一般球員是不同的,拿法也不一樣。 會打在球後的冰面上,再加上身體下壓的力量,使球桿變彎。 lie越大控球的範圍就越大。

歷史

冰球運動起源於加拿大。1855年加拿大金斯頓流行一種冰上遊戲,參加遊戲者足綁冰刀,手持曲棍,在冰凍的湖面上追逐拍擊用木片製成的冰球。當時參加人數和場地均無限制,只立兩根木桿作為球門,這就是現代冰球的前身。1879年加拿大蒙特婁麥吉爾大學組織了一次正式的冰球比賽,規則是W.F.羅伯遜教授和R.F.史密斯教授共同制定的。最初規定雙方參加者各為11人,後改為9人,又改為7人,最後改為6人。球桿與球也不斷改進。後來,這項運動逐漸發展到美國與歐洲 。1908 年在巴黎成立了國際冰球聯合會,總部設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1920 年冰球運動在第7屆奧運會上被列為比賽項目。1924 年第1屆冬季奧運會在法國舉行,加拿大隊以絕對優勢獲得冠軍。1924~1953年,加拿大冰球在世界上常處於領先地位,多次贏得世界冠軍。1954年,蘇聯隊戰勝加拿大隊,獲得第21屆世界冰球錦標賽冠軍,加拿大獨占冰球優勢的局面被打破。 冰球運動在中國已有60餘年的歷史。1935年在北平舉行的第1屆華北冰上運動表演會上,第1次舉行了冰球比賽。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冰球運動得到迅速發展。1953年在哈爾濱舉行首屆全國冰上運動會,有 5個隊參加冰球比賽。以後在東北、華北等一些省、市相繼建立各種形式的冰球隊。從1955年起每年舉行1次全國冰球比賽。1956年以後,中國冰球隊開始參加國際比賽。1981 年北京舉辦了世界冰球C組錦標賽,中國隊獲得亞軍,晉升到B組。1986年在日本舉行的第1屆亞洲冬運會上,中國隊獲得金牌。
冰球是融足球、曲棍球和速度滑冰技術與戰術思想為一體的體育運動。它的問世,稍晚於足球、曲棍球和速度滑冰。
冰球運動要求有敏捷嫻熟的曲棍技巧和快速多變的滑冰技藝以及集體協作意識,是身體對抗性較強的集體運動項目。
據記載,在英、法移民和英國殖民主義者到加拿大以前,當地的印第安人已在冰上做一種有趣的遊戲了。後來,英殖民者占據北美洲以後,英國駐加拿大士兵受印第安人的啟發,悠悠閒暇之餘,常在冰上打罐頭盒。
正當各國冰上活動還處於遊戲階段時,加拿大留學生烏·羅伯遜把在英國學習期間了解的曲棍球打法用於冰上,並結合印第安人的“拉克羅斯”球的特點,創立了一種新型的冰上運動,這就是冰球運動的雛形。
858年,這種運動從蒙特婁和魁北克等地迅速蔓延到整個加拿大。所以,原始的冰球運動也有“加拿大球”之稱。1875年,相關組織制定了簡單的冰球比賽規則。1879年,冰球比賽正式開始。1890年,第一個冰球組織——安大略冰球運動協會成立。
此後,這項運動傳入歐洲及世界各國並流行起來。

球棍介紹

球桿 ( Stick )
左側為守門員的球棍 , 右側為一般球員的球棍.
守門員的球桿和一般球員是不同的,拿法也不一樣。
傳統的球桿是木桿,由梣木、楓木或榆木刻成,近來則因材料的進步,
而有不同的組合:棍身(shaft) ( 鋁 / 木 / 碳纖維 / 纖維強化複合樹脂 ) + 棍頭(blade) ( 木 / 玻璃纖維 /強化樹脂 /碳纖維)
一般木質的桿身多半不能換 blade,也就是說不管 blade
是配什麼材質,磨到一定程度就得整支換新。
而鋁桿和碳纖桿則多能換blade,
磨耗後可選擇喜歡的材質來更換。但是鋁桿和碳纖桿的價錢並不便宜,
而換好一點的 blade,價錢也和買一支全新的進口木桿和差不多。
桿身越硬擊出去的球越快,但須要強有力的臂膀,適合專業球員使用。
一般由冰上曲棍球選手擊出去的球,球速可達100 mile / hour,
有經驗的球員在做「slapshot」時, 會打在球後的冰面上,
再加上身體下壓的力量,使球桿變彎。這個動作叫「load」,利用球桿彈直的力量,
再加上自已的力量擊出高速的球。但球桿越硬,則要用越大的力量來壓彎,所以也就更難。
鋁桿屬硬桿,強化樹脂桿則依其強化纖維的排列方式,而有不同的彈性及硬度,有很大的選擇空間。
球桿的材質非常的重要,影響控球和球速,就如網球拍穿線的磅數一般。
桿身 ( shaft ) 與桿面 ( blade ) 的交角稱做 --「lie」,lie 的角度越小越好控球 (
球距身體較近 ), lie
越大控球的範圍就越大。理論上應該是由身高,桿長和習慣來挑選,但是國內的商家還沒那么專業,
所以也就沒什麼選擇。
球桿的長度依每個人的身高而定,原則是穿上溜冰鞋後將球桿豎直在身前,桿尾在下巴與鼻尖之間最理想,
太長可自行鋸短。後衛可以長一點,防守範圍較大,前鋒則可短一點,運球、射門較為靈活,
可依個人喜好而定。
球桿可以在桿面和桿尾纏上 ( taping ) 專用的布膠 (hockey tape),但是一般醫療用的布膠用起來也差不多,
纏在桿尾的好處是可以增加磨擦力,戴手套握球桿是很滑的,
至於纏在桿頭可以增加磨擦力來控球
球桿有左右桿之分,持右桿的人持桿姿勢為左手在上握住桿尾(butt-end),
右手握在左手下方一個前臂的距離。
以下是左桿 (LEFT-HANDED STICK)
以下是右桿 (RIGHT-HANDED STICK)
要選擇拿左桿還是右桿,有人是由左右撇子來決定,也就是右撇子拿右桿,左撇子拿左桿,
這樣慣用手是握在桿身中央,擊球會較為有力。但正常來說,看怎樣拿得順手,自然就怎樣拿,
與球棍有關的犯規動作:
--hooking : 用棍去勾對方身體
--sparing : 用棍的趾部(toe)去戳對方身體
--butt-ending : 用竿頂舂擊對方身體
--cross-check : 雙手持棍,而以兩手間的棍身撞擊對方身體
--high stick : 在球門的cross bar 以上擊球
與球棍有關的防守動作:
poke check : 單手持棍戳球防守動作
(單手持棍)
sweep check :
(單手持棍)
lift check :
(雙手持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