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鷦鷯

冬鷦鷯

冬鷦鷯是一種小型鳴禽,原產於北美的冬鷦鷯,傳入舊大陸後簡稱鷦鷯。有44個亞種,廣泛分布於北半球。成鳥體長9 -10厘米,翼展13-17厘米,體重8-13克,壽命6年。通體褐或棕褐色,具眾多的黑褐色細橫斑。飛羽黑褐色,外側的5枚初級飛羽外翈具10一11條棕黃白色橫斑,極為明顯。尾較短而狹,棲止時尾常常高高舉起,鳴唱時呈仰首翹尾之姿。

基本信息

簡介

冬鷦鷯冬鷦鷯
冬鷦鷯
拉丁文學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
英文名稱:winter wren

詳細介紹

一種被人們稱呼為的小鳥敢於挑戰美利堅北方的冬天
那是在一次長途散步中,我正沿著林邊小溪旁的一條側道行走,偶然瞥見了一隻褐色小鳥,它飛也似地竄過一座石橋。走到橋下,我期盼著看見那隻小鳥從石橋的一端疾飛而出,但它並沒有顯身,我就仔細查看那條小溪的岸邊——那裡橫七豎八躺著一根根倒下的圓木,覆蓋著大片灌木叢,向上連綿,一直延伸到好幾桿①遠的地方。
不久,我就在一根老木頭下面看見了那隻鷦鷯,它仿佛是在屈膝行禮和用手勢表達著什麼,等我一靠近,它就立即消失在岸上某些鬆散的石頭下面,然後又重新顯身,再次窺視著我,顯得煩躁不安,片刻後又再度消失了,它有些像耗子或者花栗鼠(chipmunk)那樣在垃圾下面的洞孔中溜進溜出。可能人們總是通過冬鷦鷯的這些蹲伏、下上跳動的習性來了解這種鳥兒。
我在疑惑,在這樣一個季節,它能以什麼東西為食?地面上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積雪,天氣寒冷。據我所知,鷦鷯完全以昆蟲為食,在這種隆冬天氣里,它又能到哪裡去找到昆蟲呢?它很可能搜尋橋下、灌木叢下、陽光曬得暖暖的岸上的一個個洞孔,來獲得自己的美食。在這樣的地方,它可能捕獲蜘蛛、蚊子和其他冬眠的昆蟲,或者找到這些昆蟲的幼蟲。我們這裡有一種蚊子般的細小昆蟲,它們在3月或隆冬出現,一旦氣溫稍微高於零度,它們就開始滋生起來。當空氣寒冷得讓人在散步時也要裹緊大衣時,人們可以看見它們在空中奇異地翩翩起舞。它們的顏色比蚊子要暗——一種暗色水彩,且一觸即潰。也許鷦鷯知道這些昆蟲的隱身之地。
鷦鷯中較典型的原產於北美的冬鷦鷯,後來傳到舊大陸以後簡稱鷦鷯。體長約10厘米,褐色的羽毛上有黑色的條紋。短喙稍微向下彎曲,翅膀短而圓。短尾巴向是堅起。
鷦鷯在沼澤地灌木叢和荒蕪的山林中尋長昆蟲來吃。它們飛到哪裡就叫到哪裡,歌聲嘹亮。這是一種善於鳴囀鳴禽
許多種鷦鷯把窩安在洞裡,有些則築在灌木叢和突出的岩石上。雌鳥會在窩裡鋪上柔軟的材料,一般一窩產下2—10個蛋,每年會生下3,4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