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句

冤句

冤句是魯西南中心城市菏澤最古老的地名之一。由於黃河水患,故址已無存。依據史料記載推斷,大致有曹縣西北說、東明縣說、菏澤縣西南說等數種說法。

冤句由來

冤句是菏澤最古老的地名之一,《漢書·郊祀志》:黃帝得寶鼎於冤侯,即冤句。秦置冤句縣,至金大定年間廢置,作為縣級行政區劃延續一千四百多年。在歷史上有許多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都與冤句緊密關聯。尤其冤句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的故里和舉義地,千餘年來,特別是至近代,冤句在什麼地方,被受關注。我們做為所在地區的人,有責任努力把它搞清楚解決這一歷史疑案,為歷史和後人做出貢獻。

位置爭論

對冤句的地理方位,有三種說法:
一、 在今曹縣西北說:主要有《辭海》冤句條、郭沫若中國史稿》對冤句的加注等。
二、 在今東明縣說:主要有《東明縣誌》(乾隆本、民國本:在縣東)、《東明縣地名志》(1985年版:在東明縣南馬頭鄉境內)。
三、 在菏澤縣西南說:主要有范文瀾中國通史》、《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菏澤縣誌》(光緒本)、《菏澤縣鄉土志》(民國本)等(在菏澤縣西南境內);《清一統志》、《山東通志》、《曹州府志》、《曹南文獻錄》、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葉珪綬《續山東考古錄》等(在菏澤縣西南四十里)。
三種說法不一,從廣義上泛指方位又有相通之處。
冤句自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圮於黃河水患,至今八百餘年,地面上已無任何遺蹟可考。在目前還沒有任何發現的情況下,查證它的地理方位,只能依靠有關歷史資料記載,特別是唐、宋時期的地理典籍進行考證。只要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去探討,力戒有意無意地陷入封建時代文人尚古的 誤區,最終得出的結論,我們認為是會比較符合歷史實際的。
按唐、宋地誌記載,當時冤句隸屬曹州,古歷史記載冤句方位多以曹州作地理坐標。因此,考證冤句地望,必須首先找到當時曹州的所在地點。按《北周地理志》,州、郡同治左城,城“以在左山之得名南”。這裡的郡指濟陰郡,至唐,郡改稱縣,州、縣治所未變,仍在左成。

左城方位

1、《讀史方輿紀要》載:左山在曹縣西北六十里;《曹州府志》:左山在州南五十里;《曹縣誌》載:興華禪院在左山,又名左山寺。據考查,在今定陶縣西南力本屯鄉寺西韓、寺東韓有左山寺,今遺蹟尚存,並有僧人本行大師在原址廢墟上建房於此修行。此地與上面史書記載的方位里程基本相符,故可以認定這裡就是左山所在地。此其一。
2、據《水經注》記載:濟水又東北逕定陶恭王陵南,漢哀帝父也。墳南魏郡治也,世謂之左成,亦名之曰葬城。《曹縣文獻錄·左山考》:“州北數里,相屬六國魏王墓地”;“有岡自東北而西南隱”,“其後,州名曰左成,墓曰左山,岡曰左岡”。去年秋文物部門在這裡進行考查發掘,發現占地約三平方公里的巨大漢墓群,是我省至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漢魏墓葬群。這一發現,印證了史書記載,,據此,這裡是左山似當無疑義。
左山在今定陶縣西南14公里力本屯鄉寺西韓、寺東韓、范胡同村一帶。

唐宋曹州地理位置

《曹州府志》:載:左“山南有舊州治”。《讀史方輿紀要》載:左“岡西南去濟陰城五里”。唐《傳異記》云:“濟陰郡東北六里左山,有龍興古寺。”按以上記載,唐宋曹州在左山南偏西約五、六里。由左山寺遺址向西南約三公里,則為今曹縣申樓鄉堤上范、前范莊村一帶,與《山東通志》“濟陰城在曹縣西北五十里”的記載相符。據此,唐宋曹州在今曹縣西北24公里申樓鄉東漁((萬福)河南岸堤上范村附近。

冤句地理位置

歷史資料對冤句地理位置記載,相關聯地名除曹州外,還有濟陽煮棗文台漆園等。形成歷史地名地理概念不清的 原因有諸多原因,如地物的變遷、記述的不確切、古籍的刻印刊計量單位的不統一等,為了考證儘量準確,本文冤句的每個關聯地名今所在地為坐標,以90*為正向,左右各偏15*,按資料記載里程(記載不一致的取中間數),各找三處對應點,而後,再做綜合分析與論證。
1、 曹州:《元和郡縣誌》載:冤句東至州四十七里(折合今43.8553里,約21.9276公里);
元豐九域志》載:冤句東至州四十五里(折合今41.5571里。約20.7785公里;
中國歷史地圖集》標註:冤句在左左城西偏北約10*,相距21公里。
據此,由今曹縣堤上范村(左城所在地)向西偏北21.2公里,為今曹縣西北、東明縣東南、菏澤市西南三縣市邊界交接處。
A、 左偏(向南)10*(極限),在今曹縣西北桃園集西北約一公里處。
B、 右偏(向北)15*,在今菏澤市西南大黃集鎮李八老村南。
2、濟陽:《元和郡縣誌》載:濟陽故城在(冤句)縣西南五十里(折合今46.6546里,約23.3274公里);
《辭海》:濟陽古縣名,治所在今河南蘭考縣東北。
《中國歷史地圖集》標註:在今蘭考縣東偏北約20*,相距22公里處是宋集村附近。
據此,由宋集向東北22.5公里,在菏澤市西南大黃集村南附近。
A、 左偏(向北)15*,在大黃集鎮李八老村西南一公里處;
B、 右偏(向南)15*,則與左成的相對方位和里程相差甚多,不取。

煮棗地理位置

《元和郡縣誌》載;煮棗城在冤句西北四十里(折合今37.3237里,約18.6618公里)
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煮棗城在山東菏澤縣西南。《後漢郡國志》濟陰郡冤句有煮棗城。
《辭海》:古邑名。戰國魏地。在今山東東明縣南。
《東明縣地名志》:在縣南16公里東明集一帶。
《中國歷史地圖集》標註:在冤句西北18.5公里。
據此,由東明集向東南18.5公里,在菏澤市大黃集西北附近。
A、 左偏(向北)15*,在菏澤市西南王浩屯西約1.5公里處。
B、 右偏(向南)15*,在今曹縣西菏澤市西南交界處。

文台地理位置

《括地誌》載:文台在冤句西北六十五里(折合今60.651里,約30.3255公里)。
太平寰宇記》載:文台在冤句西北六十里(折合今55.3735里,約27.6867公里);
《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文台在直隸東明縣東北。《國策》秦七攻魏,邊城盡拔,文台墮。
東明縣誌》:在縣東北數里許。
據此,由東明縣東北約4公里的朱口村向東南30公里,在菏澤市西南馬嶺崗鎮李舍村東南約1公里處。
A、 右偏(向西)15*,在菏澤市王浩屯鎮郭寨村
B、 左偏(向東)15*,則與左左城的相對方位偏差太大,不取。

漆園地理位置

括地誌》載:漆園在冤句縣北七十里(折合今65.3165里,約32.6582公里);
《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在山東菏澤縣北,《史記.莊周傳》周嘗為漆園;
《新修菏澤縣誌》載:莊子台在南華之左。按,南華舊離狐縣,唐改名離狐。《讀史方輿紀要》:南華今李二莊。即今菏澤市西北李莊集。
據此,有李莊集向南32.6公里,在菏澤市西南王浩屯鎮皇甫莊村南。
A、 右偏(向西)15*,在菏澤市大黃集鎮李八老村西北約1公里。
B、 左偏(向東)15*,與左城相對方位和里程偏差過大,不取。

綜上論述

冤句故址可能所在地計12處。哪裡最符合要求,僅做如下分析:
(1) 與曹縣有關的三處,一處在曹縣西北桃園村北,這裡除與左城的距離符合要求外,與其他關聯地名距離都偏差太大,不可能為冤句所在地;另兩處分別在菏澤與東明交界處,因此,冤句不在今曹縣境內。
(2) 在上列12處地點中,無一在東明縣境內;其次,除東明本縣方誌有冤句在其境內外,不見其他史料有類似記載;其三,東明縣今東南境距縣治最遠處29.4公里,即達與菏澤、曹縣結合部,也是左城向東明方向最遠極限,因此,冤句也不可能在今東明縣境內。
(3) 除去上面說到的三處,其餘九處均在今菏澤市西南境內,因此,有關志書 “冤句在菏澤縣西南”的記載是正確的。
A、 九處中,在馬嶺崗鎮李舍村東南一處,東北距菏澤城14.375公里,與《曹州府志》“西南四十里”的差距太大;又處在左城西北約60*的方位上,顯然,這裡不可能是冤句所在地。
B、 三處在王浩屯鎮境內,一處在皇甫村南,東北距菏澤城21公里;一處在王浩屯西,東北距菏澤城19.5公里;再一處在郭寨村,東北距菏澤城20公里。這三處在所有12處中與“西南四十里”說最接近,但均處在左城西北30*以上的方位,方向過偏,所以,為冤句所在地還值得存疑。
C、 在大黃集鎮境內五處,若再加上與東明、曹縣交界處的兩處,總計七處,是所舉冤句可能所在地最集中的地方。其中,兩處在大黃集附近(一在西北,一在村南);另三處分別在李八老村南、西南和西北,距李八老村1—2公;若再由東明朱口(文台故址)向右(向西)多偏出5*即偏20*,則在李八老村東北,與上三處同在約三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這裡位於左成西偏北約25—30*的加角內,相距21—22公里,又完全符合西南去濟陽,西北去文台向北去漆園的方向和里程。因此,我們認為今菏澤市大黃集鎮李八老村一帶是唐宋時期冤句城的所在地。
以上論證,惟與煮棗間的距離(相差3.3公里)和《曹州府志》記載(在菏澤縣西南四十里)在里程上稍有不符,還待進一步考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