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空間

內容介紹

顏雋所著的《再造空間(當代建築空間的多元解讀)》以跨界的視角,從傳播學、建築學和社會學等領域對建築空間進行研究。關注多元媒介中“像”與建築空間的關係。通過媒介中的“像”的研究提出建築空間的多元解讀方式及生成的策略與手法。
《再造空間(當代建築空間的多元解讀)》主要面向建築文化理論研究以及視覺文化、傳播學研究的專業讀者,也可供相關人員參考使用。

作者介紹

顏雋(1976— ),女,博士,現執教於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於新媒體環境下人與空間溝通模式的建築空間生成策略研究”(項目編號:51108319);獲得201l同濟大學青年英才計畫優秀青年教師計畫支持。參與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項目“不同地域特色村鎮住宅設計技術”之中的“典型傳統特色村鎮住宅設計技術研究”(項目編號:2008BAJ08804),負責《不同地域特色村鎮住宅設計資料集》中室內設計部分;上海市科委項目“瀛東村生態人居建設工程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崇民專項)”中的子課題”傳統崇明島嶼建築風貌建築設計技術研究”(項目編號:08DZl205802),負責室內設計部分;上海市科委項目“基於高科技時代的世博會主題演繹研究”(項目編號:06DZ05826),負責最佳實踐區室內概念設計及《和諧城市的探索——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及規劃設計研究》室內設計部分編寫。另有編著《電影中的幻想空間研究》,於2011年由東方出版社出版。

作品目錄


前言
第1章緒論
1.1學術背景
1.1.1當代建築複雜而矛盾
1.1.2當代空間觀念變化
1.2國內外研究動態
1.2.1哲學的空間研究
1.2.2建築空間理論和實踐
1.2.3其他相關研究
1.3研究目的和意義
1.4本書框架
第2章當代建築多媒介傳播與多元解讀
2.1媒介建構的建築
2.1.1建築的媒介化存在與傳播
2.1.2建築的媒介化感知與解讀
2.2當代的建築傳播
2.2.1當代建築傳播特徵
2.2.2作為藝術品的建築空間的傳播模式
2.3走向建築的多元解讀
2.3.1傳統的解讀方式
2.3.2後現代的解讀方式
2.3.3走向多元解讀方式
2.4小結
第3章建築空間·“像”
3.1建築空間
3.1.1空間
3.1.2建築空問
3.2多元建築空間之“像”
3.2.1“像”
3.2.2多元建築空間之“像”
3.3建築空間·“像”
3.3.1能指·所指
3.3.2對象·符號
3.3.3參照物·能指
3.3.4建築空間·“像”
3.4小結
第4章“像”重構豐富空間
4.1引子:多元媒介中的故宮之“像”
4.1.1網路中的故宮
4.1.2二維靜幀圖像中的故宮
4.1.3移動影像中的故宮
4.1.4虛擬實在中的故宮
4.1.5“像”建構的故宮空間
4.2空間概念重構與豐富
4.2.1時空重構
4.2.3事件性
4.3空間知覺重構與豐富
4.3.1空間知覺主體的重構
4.3.2空間知覺的重構豐富
4.4空間句法的重構豐富
4.4.1空間尺度重構
4.4.2空間限定重構
4.4.3空間組織重構
4.5小結
第5章“像”異化沉澱空間特質
5.1案例:國家民族形象建築空間之“像”
5.1.1建國初十大建築空間之“像”
5.1.2亞運會建築空間之“像”
5.1.3奧運建築空間之“像”
5.2案例分析:“像”中的國家民族形象建築空間
5.2.1不同媒介中“像”建構的空間
5.2.2“像”中的空間特質沉澱
5.2.3“像”中的建築空間的演變
5.3空間特質的異化沉澱
5.3.1意識形態的嵌入及演化
5.3.2空間特質的選擇性聚焦
5.3.3空間特質的強化
5.3.4空間特質的沉澱
5.4反思
5.5小結
第6章空間策略
6.1認知策略
6.2創作策略
6.2.1場域與建築設計
6.2.2創作策略
6.3觀念策略
6.3.1多元與模糊
6.3.2事件與情境
6.3.3互動與可變
6.4生成策略
6.4.1多感官感知
6.4.2形態探索
6.4.3尺度再構
6.4.4界定變異
6.4.5序列重組
6.4.6人與道具
6.5小結
第7章結語
7.1“像”的價值評判
7.1.1兩種觀點
7.1.2“花園原理”與時尚建築
7.2尾聲
參考文獻
圖表索引
附錄:故宮印象調研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