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寶齋博物館

冀寶齋博物館

冀寶齋博物館是位於衡水市冀州區的民間博物館,由二鋪村支部書記王宗泉創始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現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衡水市“十館一中心一劇院”重點項目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冀寶齋博物館冀寶齋博物館

冀寶齋博物館由冀州市二鋪村興建,地處衡水湖南岸,占地60畝,主館共分四層,地上三層,地下一層。主體建築面積14000平方米,投資5400萬元。館內設12個主題展廳,展出藏品2218件,其中8個瓷器展廳,2個書畫展廳,1個青銅器、金銀器展廳,1個唐三彩、玉器展廳。展品的時間跨度由遠古至明清,館藏近四萬件,是衡水市乃至河北省最大規模的民間博物館。

發展歷史

冀寶齋博物館是位於衡水市冀州區的民間博物館,由二鋪村支部書記王宗泉創始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2007年11月奠基,2010年6月竣工並布展,前後經過了31個月的時間。其動意緣於1983年,當時,冀州有關方面開發旅遊業挖方墊土,於地下7米深處發現大量上至漢唐、下迄明清之歷代陶瓷殘片。面對文化遺存,民族文化之淵源流長,積澱厚重,出於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保護和弘揚的考慮,經反覆論證後,決定籌建古瓷博物館並收集藏品。定館名為“冀寶齋”,取河北省(簡稱“冀”)和冀州,同含“冀”字而意蘊希望。

建築布局

“冀寶齋”地處衡水湖南岸,占地60畝,主館共分四層,地上三層,地下一層。主體建築面積14000平方米,投資5400萬元。館內設12個主題展廳,展出藏品2218件,其中8個瓷器展廳,2個書畫展廳,1個青銅器、金銀器展廳,1個唐三彩、玉器展廳。

館藏珍品

冀寶齋古瓷博物館——展品冀寶齋古瓷博物館——展品

冀寶齋古瓷博物館,經過20多年的積累,現在館中已收藏有元、明、清代的各類瓷器2000多件,其中罕見的元青花瓷就有幾十件,被譽為瓷中明珠的明代永樂宣德成化三朝的青花、五彩、鬥彩器100多件。其中,元代的“青花暗刻海水龍紋八棱梅瓶”、“青花雙耳龍鳳紋葫蘆瓶”、“釉里紅鳳紋月牙耳玉壺春瓶”,明代的“青花纏枝花卉罐”、“雙耳祭蘭浮雕龍鳳罐”、“青花海水龍紋大缸”等尤為珍貴。還有一件粉彩瓶出於乾隆年間,是目前唯一能見到的一件畫清朝人物的瓷瓶,畫的是三代皇帝,這須經皇帝御批,故非常罕見。

主題展廳

第一展廳

三英戰趙雲三英戰趙雲

本廳以各種盤型瓷器為主,共展出各種瓷盤共66件(套)。最大直徑147厘米,最小件直徑7厘米。器物大小不一,涵蓋晉、唐、元、明、清五代。單獨設櫃展出的直徑115厘米的晉代鬥彩“三英戰趙雲”葵口大盤,將鬥彩制瓷工藝向前推進了近千年。直徑147厘米的唐代五彩人物葵口盤舉世罕見。列櫃展出的元代青花、霽藍、琺華彩果紋盤、葵口盤;明代洪武、永樂、宣德、成化、萬曆釉里紅、黃釉、五彩龍鳳紋、蓮花紋盤;清代康雍乾三朝粉彩、琺瑯彩多種款式制盤,故事人物栩栩如生,花卉山水千姿百態。工藝精湛、造型優美。既有單件擺設又有成組展出,最多者為永樂年間水滸人物畫盤108件成套擺列。

第二展廳

本廳展品以漢、唐、元、明、清五朝帶款官窯罐形瓷器為主。漢代永平年造一對五彩花卉人物紋大蓋罐,高192厘米,畫風獨特,瓷質堅實,渾然大氣。唐貞觀年造鬥彩人物敘事大缸,直徑108厘米,高84厘米,彰顯皇家氣派。元孔雀綠青花鬼谷下山罐,青花釉里紅開光堆塑花卉紋蓋罐,明代白地綠龍紋蓋罐,五彩開光龍紋罐,鬥彩開光花果紋天字罐,青花龍紋詩句蓋罐,清代粉彩龍紋燈籠罐,天藍釉刻花方罐,素三彩茶葉方罐等多件展品,器型多姿,精美絕倫。胎釉、造型、光氣、款識都帶有明顯的時代風格。

第三展廳

本廳展品為漢、晉、唐、元、明、清六個朝代的碗類瓷器。唐代貞觀紅地紅綠彩人物荷葉紋碗,元代洪武釉里紅纏枝花卉紋大碗、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清代康熙青花留白花卉紋大碗,無一不是瓷中瑰寶。直徑64厘米,高26厘米的成化鬥彩人物紋大碗,以其色彩艷麗、器型碩大。

第四展廳

本廳展出漢、唐、元、明、清五代多種制式的各類瓷瓶。展品有元代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青花八方開光鳳紋雙耳瓶;釉里紅鳳尾尊;明代青花六棱海獸八怪紋錐把瓶;青花海獸紋雙耳六方瓶;青花花鳥紋大棒槌瓶;五彩龍紋玉壺春瓶;清代粉彩開光人物紋蒜頭瓶;紅釉描金牧羊犬橄欖瓶;素三彩花卉四方瓶;琺瑯彩開光龍紋四耳尊瓶;粉彩水滸人物燈籠瓶;白地胭脂紅描金龍紋天球瓶等。其中“洪武年制”款識的釉里紅大瓶,題款蒼勁,筆法流暢,為糾正“洪武沒官款”的錯誤理論,提供了實物佐證。漢代五彩刀馬人物紋大長頸瓶,高300厘米,聳然而立,令人仰嘆。唐代五彩羅漢圖大瓶,高174厘米,釉色圓潤,氣度不凡。元代青花雲龍紋大缸,上口直徑99厘米,高82厘米,底為正圓,口為橢圓,其獨特造型,尚屬首見。本廳22種器型,105件(套)展品,青花色澤濃淡相宜,粉彩用筆層次鮮明,單釉胎坯規整大方。器型之多,品相之美,藝術之精,價值之高,在國內外同類博物館實屬罕見。

第五展廳

本廳展出的器型為瓶,是唐宋及唐宋以前的器物,又稱高古瓷。有宋代汝、哥、官、鈞、定五大名窯及龍泉窯、越窯、耀州窯、湖田窯等瓷器精品。器物完全是宋代青瓷的典型風格,大多無紋飾,器型周正,素雅潔淨,釉面潤澤,古拙大氣。還有供人們品評、探索、研究的宋代、唐代、隋代、魏、晉代、漢代以及夏商周的青花和彩瓷。

在獨立展櫃中還展出了一對元青花(分別繪雲龍紋和鴛鴦蓮池紋)大執壺和明宣德時期的青花留白龍紋塔式瓶(一對),均是國寶級的稀世珍品。

第六展廳

這裡展出的是佛造像。造像的材質既有瓷、青銅、也有木質,還有銅胎琺瑯以及陶和紫砂。年代分別為唐、宋、南北朝和元明清。54尊瓷質造像既有白瓷、青瓷也有青花、釉里紅、紅綠彩、三彩和五彩等多個品種。各種佛造像各具形態,風格迥異,反映著不同時代的藝術風貌。尤其珍貴的是一尊宋代的汝窯天藍釉釋迦牟尼坐像,做工精細,釉色純正,潤澤亮麗,神態自然,可謂價值連城,有著極高的收藏、歷史和研究價值。還有,不得不特別一提的是十八尊羅漢像,神形兼備,各具神態,維妙維肖。

第七展廳

此廳展出的主要器型是罐。這裡有元代的青花、三彩和紅綠彩;還有宋元時期的磁州窯作品和清代的青白釉及晉代的青瓷罐;宋代、唐代、隋代、晉代、漢代以及堯帝、夏帝、商周等的青花與彩瓷也一併展出,供人們鑒評、研究。

第八展廳

這裡擺放的主要是神造像。道教人物、財神、福祿壽三星、八仙和十二生肖等。

第九廳

冀寶齋古瓷博物館——展品冀寶齋古瓷博物館——展品

本廳是為紀念澳門回歸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而設的展出專廳。裡面收藏了書畫界人士為慶祝澳門回歸而創作的近三千幅作品。

第十廳

本廳所展出的畫作以本館收藏的唐五代至宋金時期的名家作品為主。這些作品皆為絹本,雖取材不同,用筆各異,但畫風皆具時代特徵。其中南宋閆次平的《放牧圖》長卷,布局疏朗,著墨精到,圖中馬、牛、羊神態閒適,動靜相陳,是其放牧題材作品中的典型風格。

第十一展廳

本廳展品以唐三彩和玉雕為主。本廳所展三彩器,器型碩大,造型生動,釉色純正,系歷近三十年收藏所得,均為唐三彩中的珍品。玉雕件皆為大件,玉質優良、刀工洗鍊,人物或山水皆俱臻佳妙。

第十二展廳

本廳為青銅器展廳。本廳所展系多年館藏,以禮器和食用器居多。與此同時展出的漢唐包金、包銀、鍍金、鎏金器莊重華貴,古樸典雅。金包玉器做工精細,契合佳妙,凸顯了金玉雙珍的名貴和至尊。

所獲榮譽

2012年7月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區,是衡水市冀州區在‘九州之首’文化建設中重點打造的標誌性文化設施,也是衡水市‘十館一中心一劇院’重點項目之一。該館先後被確定為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衡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年還成了河北第三批“省級科普基地”。

作用價值

“冀寶齋”成功開館有三個重要意義,首先,它是以中國古瓷器為主展的大型綜合博物館,館藏豐富,特色突出,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弘揚民族文化創建了一個寶貴平台;其次,它是冀州城市建設中精心打造的文化亮點,品位高,影響大,豐富了“九州之首”文化品牌的內涵,是彰顯冀州古都風韻的視窗;第三,它是社會力量出資興辦的一個大型公益文化設施,特色鮮明,設施先進,在全省乃至全國的民辦文化設施中都是首屈一指的,是社會力量創辦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的成功典範,充分體現了崇文重商、敢為人先的“九州之首”人文精神。

真偽質疑

許多人對“冀寶齋”的評價是:“聽了不信,看了震驚。”“冀寶齋”創始人王宗泉曾將所藏千餘件珍品懸賞:誰能確認出其中一件贗品者,可獲獎一萬元。時至今日,尚無得主。

清華大學瓷器系博士生導師梁任生、內畫大師王習三、陶瓷工藝大師鮑志強、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王慶新等許多專家、學者親臨“冀寶齋”鑑賞考查後,在對“冀寶齋”藏品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讚揚的同時,紛紛題詞嘉勉。國家鑑定委員會委員孫學海先生對“冀寶齋”送去鑑定的26件藏品中,一次就認定其中22件為真品並親自開具了鑑定證書。

2012年8月,收藏專家馬未都專門寫博文“吐槽”這個博物館:“藏品應有盡有,當年震驚中國的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出的‘長信宮燈’,館長不僅有一個比國寶大的,還配成了一對,一男一女,讓宮女一人持燈太孤單。”“國家博物館(微博)的漢陶說唱俑,他那裡是銀的;宋代五大名窯他有四個展櫃;直徑1.7米釉里紅元代大盤,能顛覆中國陶瓷史;你要質疑東西真假,村支書立馬吐槽,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你沒見過的東西多了!”

2013年7月7日,著名作家馬伯庸在所撰寫的部落格《少年Ma的奇幻歷史漂流之旅》 中,詳盡披露了河北冀州冀寶齋博物館的“驚人”藏品。其中有“雍正年制”的金陵十二釵大缸、顛覆中國瓷器史的唐五彩人物紋筒瓶、分公母的青花釉里紅描金12生肖等。作者稱這裡的部分藏品足以毀掉觀者的三觀和大腦。

參觀提示

沿106國道直行25公里,近興華大街路與濱湖大道路交叉,冀州汽車站下車打車即到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