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晶石墨

共晶石墨共晶石墨
P複合變質劑的P-Re雙重變質劑對共晶矽和過共晶矽鋁都是較好的變質劑,但不能使過共晶矽石墨鋁獲得良好的變質效果。通過分析過共晶矽石墨鋁變質劑的特殊性,研究得到了合適、可靠的P-Gr變質劑,同時為共晶矽石墨鋁的變質劑的選擇提供了參考。

介紹

共晶石墨共晶石墨
利用離心力場能使初生石墨和共晶石墨分離並基本保持其初生形態的早期形狀的特點,研究了用1~#稀土合金處理的過共晶蠕墨鑄鐵的初生石墨形態。文章指出,過共晶蠕墨鑄鐵的初生石墨形態隨蠕化率不同而變化。在高蠕化率下,初生石墨的早期形態主要是“昆蟲”狀石墨。而在較低蠕化率下,其主要為球團狀石墨。同時還指出,在蠕化劑加入量低的情況下,孕育處理有促進蠕蟲狀石墨形成的作用。

蠕蟲狀石墨可以被認為是介於球狀石墨和片狀石墨之間的一種石墨形態。對其一次結晶的研究,在豐富鑄鐵結晶學理論上,將起到承上啟下的獨特作用。對過共晶蠕墨鑄鐵初生石墨形態的研究,參加試驗工作的還有王敏祥賀建芸等。一般是採用液淬—熱分析方法。有用著色腐蝕技術,可清晰地顯示出過共晶球墨鑄鐵中的高溫凝固組織,觀察分析了石墨球周圍奧氏體殼(奧氏體殼是奧氏體枝晶的一部分)的形成機制。結果表明,初生枝晶和暈圈枝晶交替生長,促成石墨球周圍奧氏體殼的形成;奧氏體以石墨生長面(0001)為襯底形核、生長,在初生石墨球周圍形成環狀封閉奧氏體殼;共晶前期石墨球在枝晶臂間或框架中形核、生長、爾後為枝晶高次臂所包圍,形成封閉或不封閉的框架奧氏體殼。共晶後期石墨球不形成奧氏體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