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離合釋

六離合釋

在梵文文法中,將複合詞劃分為六種關係,稱為六離合釋,又名六合釋。

基本信息

簡介

[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謂一名之中。有能所等互相混濫。故須明此六種之釋。復以依主等皆有離合之意。故云六離合釋。
離合意者。如依主釋中。以眼與識分說為離。眼識通說為合。持業中。藏與識。有財中。金剛與人。相違中。眼與耳。帶數中。五與蘊。鄰近中。念與慧。其意皆與此同。

釋義

一依主釋,謂所依為主。如言眼識。眼是所依為勝。識是能依為劣。將劣依勝。故名眼之識。如臣依主。能所相彰。是為依主釋。(眼之識。若雲眼即識。即屬持業釋也。)
二持業釋,持謂任持。業謂業用。如說第八藏識。識是本體。藏是業用。攝用歸體。體能持用。藏即是識。故名藏識。體持業用。是為持業釋。
三有財釋,謂從他所有。以得其名。如言金剛。金剛本是護法之神。因執金剛實杵。得金剛名。又如梵語俱舍。華言藏。藏有含藏之義。以其含藏文義。猶如世之庫藏。能積聚財物。故名藏。將他名以顯己。是為有財釋。
四相違釋,謂如說眼及耳等。體性各別。皆自為主。猶如水火。不相隨順。兩別雙舉。故名相違釋
五帶數釋,謂法上度量。以數顯義也。如說五蘊。因數有五。帶起本數。即名五蘊。乃至二諦等法。無不皆然。體帶數量。故名帶數釋。(五蘊者。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也。二諦者。真諦。俗諦也。)
六鄰近釋,謂從鄰近為名。如說四念住。本是以慧觀察身受心法。今雲念者。慧即揀擇照了。念即明記不忘。以念與慧。其義鄰近。故隱慧之名而言四念。所謂隱己從他也。又如意與識之類。皆然。故名鄰近釋。(四念住。即四念處。一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