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洲棋

六洲棋

六洲棋又稱淮南棋、插方、來馬、五福棋,源於安徽省淮南市的傳統棋類體育形式。簡便、通俗、易學,在民間廣為流行,深受社會大眾的喜愛。龍其在淮河流域的安徽省、河南省、江蘇省、以及湖北省、山東省非常普及,並流傳到中國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區。起源於勞動人民生活,根植於民間大眾之中,它簡捷、明快,趣味性、競技性強,是一項長期流行於民間,富有傳統文化色彩的競技項目。對於啟迪智慧,休閒娛樂,增進交流非常 有益。列安徽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信息

歷史淵源

六洲棋起源於17世紀中期的明朝末年淮南漁民“蔡家網船”,由於蔡家祖先長期用漁網捕魚,休閒時為消遣時光,突發靈感,以漁網做棋盤,貝殼做棋子,利用淮河上的捕魚規則發明了“漁網棋”,經過多年來的完善、推廣、演變而來。 因古淮南又稱古六州,故名。 在六洲棋推廣方面,清末有個漁夫叫蔡前初,看到六洲棋的好玩,就想在全中國推廣普及。他上起鎮陽關,下至臨淮關,以棋會友,走一路,拜一路,會一路,曾經七七四十九拜,與當地有威望的紳士拜把子,為的就是把六洲棋作為淮河兩岸的文化傳播並融合,加之六洲棋的通俗好玩,很快風靡了大江南北。雖是民間行為,但也漸漸被官方認同,中原地區幾乎人人皆知,並推廣到了港、澳、台地區。

六洲棋從清末傳遍全中國時,各地的叫法雖不同,但下棋的套路基本一致,大致都是“三步丁,四級推,擺五福”等等。對弈雙方在棋盤上各占18個棋位,棋位的含義也就是淮河上捕魚的要地。當時還有一種傳說,到新的一處開闢領地捕魚,必須要“擺碼子”——即以六洲棋會當地的要人。一般的棋技是根本上不了台面的,你要想立得住,就要提高技藝,所以,當時的六洲棋普及之快,技術進步之快,早已不亞於中國象棋和圍棋。

表現形式

圖2 六洲棋可以隨時隨地遊戲 圖2 六洲棋可以隨時隨地遊戲

六洲棋棋盤是由橫豎六條30厘米(左右)長的線段組成,兩條線段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而且平行的;橫豎交叉線段兩端不出邊線,組成一個大正方形,正方形中間是25個小正方形,兩線的焦點稱之為棋位,棋位的含義是淮河上的捕魚要地,六六三十六個棋位。對奕雙方在棋盤上各占18個棋位,這些棋位在棋盤上有著對稱性質,每個棋位都有特定的命名,凡是對稱的棋位名稱相同,為區別起見,給予編號。棋子正面分黑白兩種,背面塗以黃色,即黑黃、白黃兩種,總稱黑、白、黃三色棋子。六洲棋的對弈過程,分做兩大階段:即著子階段和運子階段。

遊戲規則

圖3 六洲棋棋盤 圖3 六洲棋棋盤

交戰雙方各摯黑或白棋子(或其他什麼的,哪怕是酒瓶蓋),輪流將自己的棋子下落與交叉點上,每次落一子,如果本色棋子有三粒及以上或左右看或上下看或斜著看等,只要有一種情況能形成不間隔的直線,或者最小的方框的四個點都是同色棋子,就算得分了(此時稱為“成子”),也就能得分了(若有六個棋子能形成一條直線,那就是“大槓”了,能得兩分呢)。每得一分,就可以將對方尚不是“成子”的那些棋子中的任何一個棋子暫時讓它失去功能。當全部36個交叉點均被棋子占滿後,再將那些失去功能的棋子拿開,讓原來的點空出來。以後,交戰雙方輪流著每次將自己的棋子移動一個交叉點到空出來的交叉點上,當移動後能形成“成子”,就可以得分了,依此類推地繼續下去,直到棋盤中只存在一方的棋子,就是勝方的。

傳承情況

因其來源於民間,簡便、通俗、易學,在當地民間廣為流行,深受社會底層大眾的喜愛。龍其在淮河流域的安徽省、河南省、江蘇省、以及湖北省、山東省非常普及,並流傳到全國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區。起源於勞動人民生活,根植於民間大眾之中,它簡捷、明快,趣味性、競技性強,是一項長期流行於民間,富有傳統文化色彩的競技項目。對於啟迪智慧,休閒娛樂,增進交流非常有益。 由於一直在民間流傳,六洲棋一直沒有統一的棋盤、棋子,以往人們在下棋的時候都是在地上畫幾個簡易的格子當作棋盤。一直沒有形成相關的輔導與學習教材,更談不上棋譜,這給六洲棋棋友和想學習六洲棋的人帶來諸多不便。另外,在名稱上也很不統一,在淮南一帶叫六洲棋,在阜陽叫插方、來馬,而在山東青島,則叫“五福”。2007年開始,安徽省合肥市高校的蔡啟敬等幾位大學生對這一古老棋種進行挖掘、整理,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立了合工大六洲文化傳播項目組。為整理、推廣六洲棋,非遺的傳人蔡濤對全國的六洲棋進行了研究,整理出六洲棋的基本下法以及比賽規則,並且申請了專利保護。他們還計畫舉辦六洲棋棋藝比賽、校園推廣、棋藝講座等。同時,他們還將進行遊戲軟體開發,在網路上推出六洲棋網路遊戲;整理棋藝書籍、教材,以供出版。 2008年年底,淮南六洲棋入選安徽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9年淮南市首屆農民文化節上,六洲棋列入比賽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