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樂說

”又云:“天地自然之聲,每律有極清聲,清多濁少聲。 夫變宮之說,漢以前固無有矣。 以字母言之,則見有陰無陽,疑有陽無陰,即純清、純濁字也。

古籍簡介

《六樂說》(無卷數,江蘇巡撫采進本)

四庫提要

明劉績撰。績有《三禮圖說》,已著錄。此其論樂之書也。前有《自序》,謂蔡氏《律呂新書》不合者多,因以古義求已亡之器,以古器推未言之義,作為此書。然持論偏執,且多疏略。如云:“七音漢以前但謂之和繆,不能立名。”又云:“天地自然之聲,每律有極清聲,清多濁少聲。五聲未盡,故又生變徵極清、變商清多濁少以盡之。”而不取先儒變宮之說。夫變宮之說,漢以前固無有矣。若變商之說,則《淮南》以後亦無有也,斯亦杜撰之甚者矣。又云:“凡字能調為他字者為陰聲,不能調為他字者為陽聲,如黃陽荒陰之類。”案字分陰陽始於周德清《中原音韻》。以聲之高下論之,非謂其能調他聲否也。以字母言之,則見有陰無陽,疑有陽無陰,即純清、純濁字也。見之陽,疑之陰,雖有聲而無其字。溪、群二母,則即一聲,而溪陰群陽,自為清濁。劉氏所言,於音韻殊為隔閡。至於鐘磬等制,多據《博古圖》以變亂古人舊說,尤不可訓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