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陵墓

六朝陵墓

六朝陵墓是指在建康附近(今南京、丹陽、江寧一帶)建造了許多龐大的帝王陵墓和王公貴族墓園。

六朝陵墓

六朝陵墓簡述

六朝(229---589年)指先後建都於建康(今南京)的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這六朝雖然都偏安一隅,朝不保夕,但統治者卻依然花天酒地,醉生夢死,死後猶自大講排場,不肯放棄皇家的奢華,加上佛道兩教的盛行和“視死如生”觀念的影響,為自己大建“生後的家園”成了首要的政事。

生後的家園

他們在建康附近(今南京、丹陽、江寧一帶)建造了許多龐大的帝王陵墓和王公貴族墓園。雖然這些精心建設的華麗陵墓,如同帝業的煙消雲散一樣,隨著歷史的滄桑已夷為平地,但凝聚著人民智慧、血汗,代表中國古代藝術水平的巨大而生動的陵墓石刻珍品,卻經受了時間和風雨的考驗留存了下來,讓我們感受一種古樸,感受一份莊嚴。

不得安寧

史籍上記載,六朝時代的陵墓,屬於帝後王侯的總計71處。至今,我們在地面上發現的有遺蹟可考的共31處。它們有宋武帝劉裕的初寧陵,齊宣帝蕭承之的永安陵,齊高帝蕭道成的泰安陵,齊景帝蕭道生的修安陵,齊武帝蕭賾的景安陵,齊明帝蕭鸞的興安陵;梁文帝蕭順之的建陵,梁武帝蕭衍的修陵,梁簡文帝蕭綱的莊陵,陳武帝陳霸先的萬安陵,陳文帝陳篟的永寧陵以及梁代宗室王侯蕭宏、蕭秀、蕭恢、蕭憺、蕭景、蕭績、蕭正玄蕭暎等人的墓葬。六朝的君臣們生前相互奪位,殺得天翻地覆,各墓也都是入葬後不久即被有目的地盜掘和破壞,甚至墓室建築都不能倖免,反映了政權不斷更迭,鬥爭劇烈的歷史事實。

風水寶地

六朝的統治者繼承了始於東漢的堪輿之術,選擇葬地,講究“望氣”“風水”,所選之地,一般要“背倚山峰,面臨平原”。這種制度又直接影響到唐、宋、元、明各代的葬制。葬地選好之後,就依山開鑿大型墓坑,加鋪多層地磚後上砌墓室,墓室砌好後再填土封實。據考古資料,六朝墓葬盡為磚室結構,有兩個特點,一是墓門均為石砌,門額呈半圓形,拱上浮雕人字拱。帝後一級的陵墓用兩進門,王侯一級的用一進門。二是墓前均有長長的排水溝。溝的一端起自墓內墓室底部,在墓室鋪地磚上砌陰井口以泄墓內積水;一端直達墓前低洼之地或水塘內。此外,六朝陵墓往往具有氣勢雄偉、兩翼寬長的封門牆,其後又有擋土牆。墓室營造以後,再在墓前建設享堂和石刻。六朝時代一些帝王三令五申,嚴禁厚葬,特別不許隨葬金銀。但從幾個大墓殘留的遺物中,皆有金銀,並從製作極為精美這一點來看,可知所謂禁令,只是欺人之談。

美術珍品

同時,墓室壁面上還使用了花紋磚和嵌砌大幅磚畫。這是在東漢一塊單磚構成一幅圖像的畫像磚基礎上發展而成的。畫像的內容和題材很豐富,有保護死者的神靈怪異,如青龍、白虎、朱雀、獸首鳥身怪獸、獸首人身怪獸等;有的是獅子、武士、羽人戲龍、羽人戲虎、天人、出行圖等;有的把反映道教意識的神異和象徵佛教的蓮花結合在一起,如蓮花朱雀和獸首鳥身怪獸,瓶蓮和雙蓮花紋等。有的畫面可達2平方米,如南齊蕭道生修安陵仙人戲虎圖、竹林七賢圖等,線條勁健,人物生動,個性鮮明,維妙維肖。
這些磚畫,都採用刻范模印的方法製作,鑲砌於墓室內,小幅畫像為一磚一幅,大幅則由數十以至數百塊拼連而成。由於畫像是利用陰范模印的,因此,畫面都呈突起的浮雕式圖案。有的線條屈鐵盤絲,精美異常;有的構圖簡煉規整,已變成裝飾性圖案。由於南朝繪畫真跡未能流傳下來,這些大幅磚畫就成了現在能看到的其時真正的繪畫作品,據推測為當時名畫家顧愷之或戴逵的手筆,是研究南朝時期繪畫藝術和思想、風尚的重要實物資料。

欺人之談

六朝時代一些帝王三令五申,嚴禁厚葬,特別不許隨葬金銀。但從幾個大墓殘留的遺物中,皆有金銀,並從製作極為精美這一點來看,可知所謂禁令,只是欺人之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