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賓王像

六十一賓王像

在乾陵陵園朱雀門外的東西兩側,分布著61尊石人像,採用的原雕的手法,石人像殘高在1.5米至1.77米之間,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人們在習慣上稱其為“蕃像”、“賓王像”。

六十一賓王像 肅立的61個蕃王石像,它們紛置於司馬神道兩側。當你漫步在司馬神道上閃閃爍爍而過的各類石刻像,令人目不暇接,感到無比的震憾。放任綿綿思緒在浩渺的歷史長河中遨遊,你會發出由衷地喟嘆:美哉!乾陵石刻
據記載,高宗時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唐保持友好往來,高宗死後,有11個國家派使臣前來參加葬禮。《舊唐書·馮元常傳》載:“俄而天下岳牧集乾陵會葬”,武則天為了“張大誇示來世”,將61王賓像刻石立於朱雀門兩側。這批石刻像,它的價值遠遠超出了它的雕刻藝術水平,而在於它政治的文化的經濟的交流作用,是睦鄰友好關係的物證。因風雨侵蝕,它們背上刻的國藉、姓名、官位的文字已難以辨認,只有6位石像背後的文字依稀可見。從元代李好文編撰的《長安志圖》中可以找到39位賓王像背上的文字拓片,他們一部分是參加高宗葬禮的西亞各國的特使和僑居長安的外國國王,如木俱罕國王斯勒、于闐王尉遲敬、石國王子石忽那、吐水羅王子特勒羯達健、右驍衛大將軍兼波斯王族卑路斯、波斯大首領南昧竺等。另一部分來自不同民族地區的著臣:如吐蕃大酋長贊婆(公元699年歸唐)等4人,他們有些人在唐為官。這都反映了唐時高度開放,友好往來頻繁的事實。這些賓王像雙足並

六十一賓王像六十一賓王像
立,兩手前拱,畢恭畢敬地站在墓前。它們的服飾各不相同,有的緊袖窄袍、束腰寬頻、足登皮靴,有的披髮左衽。高鼻深目,短須滿臉。遺憾的是,它們的頭均被砸毀,惟軀體保存完好。“六十一賓王立露天”(郭沫若詩句)栩栩如生守陵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