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歲小像自贊

[14]佚:通“逸”。 [16]景:同“影”。 [18]拊:擊,拍。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六十一歲小像自贊作品年底:清代作者:李慈銘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是翁也,無團團之面[1],乏姁姁之容[2]。形骸落落兮[3],謹畏匔匔[4];鬚眉怊悵兮[5],天懷暢通。故其貌溪刻兮[6],而心猶五尺之童;其言謇吶兮[7],而辯為一世之雄。不知者以為法官之裔[8],如削瓜而少和氣兮[9],其知者以為柱下之胄[10],能守雌而以無欲為宗[11]。烏乎!儒林耶[12]?文苑耶?聽後世之我同[13];獨行耶?隱佚耶[14]?止足耶?是三者吾能信之於我躬[15]。雨瀟風晦,霜落葉紅,悠然獨笑,形行景從[16]。待觀河之將皺兮[17],拊桑海而曲終[18]。故俗士疾之[19],要人扼之[20],而杖履所至,常有千載之清風。
編輯本段作品賞析
為自己的肖像寫讚詞,實際是一種表白心跡和自我人格的形式。作者任御史,“數上封事,不避權要”,讚詞中就突出了這種品質,同時也表現了他的強烈自尊與自信。

作品注釋

[1]團團:肥胖圓滿貌。袁枚《詠錢詩》:“面形團似富家翁。”[2]姁姁(xū):和悅貌。[3]落落:形容孤獨,不遇合。[4]匔匔(qióng):恭敬、謹畏貌。[5]悵:同“惆悵”,失意而悲傷貌。[6]溪(qī)刻:苛刻,嚴厲。[7]謇(jiǎn):口吃。吶(nè):同“訥”,語言遲鈍或口吃。[8]法官:即皋陶(yáo),傳說中的東夷族首領,曾任舜的掌管刑法官。裔(yì)後代。[9]削瓜:削去皮的瓜。《荀子非相》:“皋陶之狀,色如削瓜。”指臉色青綠。[10]柱下:指道家創始人老子。據說姓李名耳,曾任周朝的柱下史。柱下史即御史。胄(zhòu):帝王或貴族後裔。[11]守雌:謂內心雖然剛強,外表卻要柔弱而不與人爭強。雌,雌伏,柔弱。《老子》:“知其雌,守其雌。”[12]儒林:儒者之林,指學術蜀。[13]聽:任憑。同:歸於,歸同。[14]佚:通“逸”。[15]躬:自身。[16]景:同“影”。[17]這句用《楞嚴經》里的對話。佛問波斯匿王:“汝三歲見恆河時,到十三歲,河水怎么樣?”王曰:“到今年六十三歲,河水也無有異。”佛言“你現在發白面皺,觀河水有童年老年之別嗎?”王曰:“沒有。”佛書上講的是不滅之性,這裡指經歷多,閱歷深。[18]拊:擊,拍。桑海:即滄海,滄海變桑田,喻時勢變遷很大。[19]疾:厭惡,憎恨。[20]扼:掐住,控制,引申為壓制,打擊。

作者簡介

[清](一八二九―一八九四)初名模,字式候,後更名慈銘,號蒪客,又號愛伯,晚號越縵老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光緒六年(一八八O)進士,官江南道監察御史。詩詞古文,名聞天下,工書,善畫山水、花卉,落筆古拙可愛。卒年六十六。著白華絳跗閣詩鈔、杏花春雪齋詩集、越縵堂筆記。《越中歷代畫人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