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大學

公益大學

公益大學是指以公益教育為教學內容的大學,旨在培養專業的公益人才。對於中國的公益事業發展而言,最缺乏的是專業的公益人才,壹基金研究院創辦者李連杰曾這樣描述公益大學的前景,“未來20年中國要有10所公益大學,培養的人才方能符合大國的發展趨勢和需要。”

基本信息

介紹

公益大學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愛國主義教育的需要而產生的新鮮事物,專門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素質、高水平的公益專業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2010年,關於“公益大學”的討論從未停息。2010年6月份,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成立,這是中國首個由大學與公益組織聯合成立的專門從事公益理論研究、人才培養和政策諮詢的研究機構。
雖然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只是掛靠在北京師範大學的研究機構,但仍有公益圈內人士認為壹基金研究院對公益大學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2010年11月,緊隨壹基金研究院的步伐,一所規模更大、體制更新的公益大學籌建開鑼。由增愛基金會及北大、清華、北師大、中國社科院四家教育及科研機構里的專家學者合作籌備,將在近期正式向教育部和民政部等有關部門提出辦學申請,選址初定於北京。
該構想最早始於2008年底,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等高教及科研機構中率先開展公益教育研究工作的一批專家學者共同發出創辦公益大學的倡議。
他們構想建立一所以公益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的民辦大學,涵蓋全日制本科教育為主和各類在職培訓教育,創辦以公益教育為主的民辦大學;在辦學模式上,效仿哈佛大學的模式,以基金會和社會捐贈來興建學校。其構想用15年時間,30億投資打造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以公益為旗幟的民辦大學。
與壹基金研究院不同,在身份定位上,公益大學將獨立於政府與市場,準備以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形式在民政部門登記註冊,以民辦大學形式歸教育部門管理,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辦學規模

在2010年8月8日舉行的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大型公益活動新聞發布會上,主辦方宣布,中國第一家公益大學建成啟動,專門為國家培養品行兼備的公益專業人才,學校可容納在校學生2萬人。

公益大學是遼寧省愛國主義傳統文化交流基地的四個主要項目之一,教育基地還包括中華姓氏廣場、中華姓氏宗祠群、中華姓氏博物館以及學術交流中心、研討中心等相關場館及配套設施。

相關點評

公益大學立足公益人才培養,以公益教育為教學內容的大學,旨在培養專業的公益人才。試圖創建以公益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專門機構,是公益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具有里程碑意義。雖然現在“公益大學”尚處萌芽階段,但是其對於中國的公益事業發展而言,為專業公益人才缺失等問題提供了解決之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