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忠

公忠

公忠,出處《莊子·天地》,即公正忠誠;盡忠為公。

基本信息

出處

公忠公忠
莊子·天地》:“吾謂魯君曰:‘必服恭儉,拔出公忠之屬而無阿私,民孰敢不輯。’”成玄英疏:“拔擢公平忠節之人。”《韓非子·三守》:“羣臣持祿養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此謂明劫。”《後漢書·張酺傳》:“左中郎將何敞及言事者多訟酺公忠,帝亦雅重之。”唐高適酬裴員外以詩代書》詩:“樂毅吾所憐,拔齊翻見猜;荊卿吾所悲,適秦不復迴。然諾多死地,公忠成禍胎。”

辨析

公忠公忠
公忠與私忠
公忠的對象是祖國、人民、正義事業。人應當忠於自己的祖國,臨患不忘國,忠也。要有敬業精神,恪盡職守,能上盡言於主,下致力於民,而足以修義從令者,忠臣也。
私忠則是忠於某個人或某集團,如果忠的品質是面對某個人或某個集團而發用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