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國小

公園國小

公園國小創辦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新中國成立以後,是廈門市“第四中心國小”。文革期間曾一度更名為“工農國小”。

基本信息

福建省廈門市公園國小

1977年重新命名,因校址毗鄰市中山公園,所以取名為“公園國小”。我校在各項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先後獲得區“第六輪文明學校暨素質教育先進校”、 區基層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先進單位”、 區國小第二屆“教育教學質量獎”、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 市“少先隊工作紅旗大隊”、區“少先隊工作紅旗大隊”、區“平安校園”、市“巾幗文明崗”、 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市“合格退(離)休教工之家”、區學校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

學校堅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民主理校、科研興校”的辦學方略,堅持“學生喜歡、家長認可、教師自豪、社會滿意”的辦學理念,以“辦特色,抓素質”為宗旨,追求“誠實、友善、和諧、向上”的校風目標,形成了“嚴謹、生動、善導、求實”的良好教風和“刻苦、踏實、主動、多思”的優良學風,促進學生全面、和諧、主動地發展。

安徽省安慶市公園國小

公園國小座落在風景秀麗的菱湖公園的旁邊,原名菱湖國小,由市教育局創辦於1951年,系城區國小。學校占地11200平方米,擁有教學用房4663平方米,有寬敞明亮的教室、設施齊全的圖書室、閱覽室、美術室、音樂室、微機室、電視台、語音室、檔案室等。校辦廠業有印刷廠,三個服務門面,印刷廠年產值10萬元。現在共有教職工74人,學歷合格率100%,其中專任教師67人,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教師21人,國小高級教師40人,等級教師1人。教師的年齡結構趨向年輕化,業務水平趨向科學化。先後有180多名教師榮獲國家、省、市、區等不同級別的獎勵或嘉獎,其中,省部級有7人,地市級有45人,區級有130多人。

學校積極推進素質教育,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面向全體學生,堅持把德育放在核心地位,班主任抓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養成教育,其他學科抓德育滲透教育;少先隊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向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愛國主義、團隊精神、遵紀守法教育,校風、學風端正。1997年,為改變公園國小校園布局不合理、及教師住房困難的窘境,大觀區政府投入180多萬元在學校北端建成48套省優工程教師宿舍樓。2000年,二號樓加層,工廠東遷,規範性操場得以建成,學校校園布局合理化得以實現。學校在現代教育技術方面,繼獲得省電教設備一類達標學校之後,2000年又被命名為省現代教育技術學校,校內雙控閉路電視系統成功開播。2000年春學校“四制”改革正式啟動,學校先後獲得市級文明單位,市先進教工之家、市衛生先進學校、全國紅旗大隊、省紅領巾示範學校、省體育項目傳統學校、省檔案達標一類單位等榮譽。2002年成功通過市級示範學校的驗收,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2005年對學校的幼稚園、大門進行修葺。

公園國小五十年的發展史是不平凡的歷史,其中凝結著校歷屆領導與一代又一代廣大教職工的辛勤汗水與竭誠奉獻,學校正在創新與發展中繼續探索,努力為素質教育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