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哲學第1卷:公與私的思想史

公共哲學第1卷:公與私的思想史 (日)佐佐木毅著,出版於 人民出版社,1.本書源自“將來世代國際財團·將來世代綜合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1次公共哲學共同研究會的主題——“從比較思想史的脈絡看到的公私問題”(1998年4月25日-27日,麗嘉皇家大飯店.京都)。2.作為專題收錄了將來世代國際財團、將來世代綜合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2次新文明文化研究會——“印度古典在21世紀的意義”(2001年3月24日-25日)上的奈良毅的“印度思想史中的公與私”論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公共哲學第1卷:公與私的思想史

1.本書源自“將來世代國際財團·將來世代綜合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1次公共哲學共同研究會的主題——“從比較思想史的脈絡看到的公私問題”(1998年4月25日-27日,麗嘉皇家大飯店.京都)。2.作為專題收錄了將來世代國際財團、將來世代綜合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2次新文明文化研究會——“印度古典在21世紀的意義”(2001年3月24日-25日)上的奈良毅的“印度思想史中的公與私”論題。3.第1次公共哲學共同研究會與會者名單參見卷末。4.論題及議論已經本人校閱。論題在主要內容不變的原則下,有的部分重新改寫。議論的內容有所刪減。

本書目錄

前言一前言二論題一 西歐思想史中的公與私1.古希臘、古羅馬時代:public、private的原義及其背景2.中世紀之普遍世界3.國家的出現4.自由主義模式的形成Ⅰ:國家理論的重組5.自由主義模式的形成Ⅱ:走向立憲政治6.自由主義模式的修正結語:幾點提示圍繞論題一的討論論題二 中國思想史中的公與私1.中國“公”的詞源2.“平分”概念的由來3.天之公4.對日本公私問題的啟發圍繞論題二的討論綜合討論一國際法與“public”/生產體制與公私/約翰·洛克與公共性/比較的觀點/公共性與公共空間論題三 伊斯蘭教思想史中的公與私1.阿拉伯語中的“公、私”概念2.信徒義務(法力多)的本質3.對伊斯蘭教中“公、私”問題的相關情況調查4.伊斯蘭教的邏輯驗證5.伊斯蘭教智慧解決公共問題諸例6.結語圍繞論題三的討論論題四——“公”、“私”與“public”、“private”的比較1.“public”與“private”2.“公”與“私”圍繞論題四的討論綜合討論二公共性與世俗化/伊斯蘭教的世俗化/日本的世俗化/日本人的自我意識/伊斯蘭教的多樣性與原則性拓展公與私的思想史/公共性與近代社會/公共性與國際法/公共性與政治理論/公共性與教育/“多”與“一”的統合/共識(consen.SUS)的形成/公開(publicity)/審視公與私/從空間到時空間/儒學的視點/伊斯蘭教的觀點/“另一個近代”/對公共性的看法/人類的形成與公共性/走向“活私開公”特論印度思想史中的公與私1.基於不干涉共存主義的多樣性2.基於現實妥協主義的靈活性3.基於家族尊重主義的公共性結語後記譯者後記

作者介紹

佐佐木毅(Sasaki Takeshi),1942年生,東京大學前校長,現為學習院大學教授,政治學家。主要著作:《馬基亞維利的政治思想》(岩波書店,1970年);《柏拉圖與政治》(東京大學出版會,1984年);《政治學講義》(東京大學出版會,1999年)。

金泰昌(Kim Tea-Chang),1934年生,公共哲學共重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社會哲學、社會思想比較研究。抵日(1990年)後發表論文,論著:Creating a New History for Future Generations(Kyoto,Japan:Institute for the Integrated Study of Future Generations,1994);Seif and Future Generations(Camb rjdge,UK:The White Horse Press,1999);Co-creating Public Philosophy for Future Generations(UK:AdamantiBe Press Ltd.,199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