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25年

公元825年

公元825年,乙巳年(蛇年);唐寶曆元年;南詔保和二年;吐蕃彝泰十一年;日本天長二年;渤海國建興七年。本年發生了改元寶曆、武寧軍亂、東受降城移置綏遠烽南、諫官彈劾崔元略父事宦官、李願卒等歷史事件。

歷史紀事

(圖)山塘街山塘街
改元寶曆
寶曆元年(八二五)正月七日,敬宗親祀昊天上帝於南郊。禮畢,臨丹鳳樓,宣詔大赦天下,改元寶曆。
武寧軍亂
寶曆元年(八二五)九月廿七日,武寧(今江蘇徐州)節度使王智興上奏,稱大將武華等四百人密謀作亂,皆斬。
敬宗幸驪山
敬宗欲游驪山溫湯,左僕射李絳,諫議大夫張仲方屢諫不聽。拾遺張權輿伏紫宸殿下叩頭諫曰:“昔周幽王幸驪山,為犬戎所殺;秦始皇葬驪山,國亡;玄宗宮驪山而祿山亂,先帝(穆宗)幸驪山,享年不長。”敬宗曰:“驪山如此
(圖)吳彩鸞吳彩鸞
之凶,我宜一往以驗其言。”十一月,敬宗幸驪山溫湯,即信日還宮,謂左右曰:“彼叩頭者(指張權輿)之言,安足哉!。
東受降城移置綏遠烽南
東受降城(今內蒙托克托南)濱臨黃河,屢為河水摧壞,振武(今內蒙和林格爾西北)節度使張惟清奏請移置於綏遠烽南。寶曆元年(八二五)十月十八日,東受降新城築成。
以劉從諫襲昭義留後

寶曆元年(八二五)八月十日,昭義(今山西長治)節度使劉悟卒,遺表以其子劉從諫為昭義留後。從諫發喪,派人以重金賄賂宰相李逢吉、神策中尉王守澄,請求朝廷任命。朝廷接到劉悟遺表,左僕射李絳等人認為,昭義與河朔割據藩鎮不同,不可許其世襲,建議速派人為節度使,安撫軍心,調劉從諫為外地刺史。但李逢吉、王守澄商議已定,十二月三日,詔以劉從諫為昭義留後。劉悟軍政煩苛,從諫寬厚,眾頗附之。

文化紀事

(圖)西山公園西山公園
李德裕獻《丹扆六箴
寶曆元年(八二五)二月八日,浙西(今江蘇鎮江)觀察使李德裕奏獻《丹扆六箴》:其一為《宵衣》,規勸敬宗視朝希晚;其二為《正服》,規勸服用乖異;其三為《罷獻》,規勸徵求玩好;其四為《納誨》,規勸侮棄忠言;其五為《辨邪》,規勸信任群小;其六為《防微》,規勸游幸無常。敬宗命翰林學士韋處厚優詔作復。

雜譚逸事

(圖)西班牙東南城市西班牙東南城市
牛僧孺出任武昌軍節度使
宰相牛僧孺以敬宗荒淫奢侈,信用左右小人,而又懼怕得罪,不敢言事,因上表求外任。寶曆元年(八二五)正月十一日,敬宗命於鄂州(今湖北武漢)特置武昌軍,以牛僧孺為武昌軍節度使。
李願卒
李願,隴右臨洮(今甘肅臨潭)人,中唐名將李晟長子。長慶四年(八二四),起復為河中節度任,賄賂權臣。寶曆元年(八二五)六月病卒。
詔造競渡船

寶曆元年(八二五)七月十二日,詔鹽鐵使王播運木材至京,造競渡船二十艘,供宮內使用。計其費用,約當轉運使半年官費,諫議大夫張仲方等極力諫阻,詔改造十艘。
諫官彈劾崔元略父事宦官
寶曆元年(八二五)七月,諫官上奏,言京兆尹崔元略父事內常侍崔潭峻。廿五日,元略遷為戶部侍郎。
詔度支進銅、金簿修清思院等殿

寶曆元年(八二五)七月,詔度支進銅三千斤、金簿十萬翻,修清思院新殿及昇陽殿圖障。
劉悟卒
劉悟,原平盧軍節度使劉正臣孫。寶曆元年(八二五)八月卒於任。
(圖)珠磯巷珠磯巷
遣中使往湖南等地採摘仙藥
寶曆元年(八二五)八月,道士劉從政對敬宗言有長生不老之術,請派人往各地訪求異人,採摘仙藥。十八日,敬宗遣中使赴湖南、江南、以及天台山(今浙江)采仙藥,以從政為光祿少卿、號升玄先生。
敕度支往河東等地買耕牛

寶曆元年(八二五)十二月三十日,唐廷以京畿耕牛缺乏,敕度支派人赴河東、振武(今內蒙和林格爾西北)、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夏州(今內蒙白城子)等地買耕牛一萬頭,分給畿內貧下百姓。
蔣防貶汀州刺史

寶曆元年(八二五),蔣防貶汀州(今福建長汀)刺史,後改任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蔣防,唐傳奇作家,字子徵(一作微),義興(今江蘇宜興)人,生卒年不詳。由李紳、元稹薦於朝廷,作有傳奇《霍小玉傳》等。
新羅王子金昕來朝

寶曆元年(八二五),新羅國王子金昕來長安朝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