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年

公元7年

居攝二年(公元7年)九月,王莽鎮壓翟義後,自以為威德日盛,獲得天人之助,“遂謀即真之事矣”。 公元7年到公元14年,王莽一共進行了四次幣制改革。 “一刀平五千”是王莽在公元7年,進行的一次幣制改革時,發行的大額貨幣。

(圖)公元7年普彤塔,建於公元7年
丁卯年(兔年);西漢居攝二年。

大事件

契刀 拼音: 解釋: 1.古錢名。漢王莽於居攝二年(公元7年)所造。

劉邦稱帝之後,封開國功臣吳芮為長沙王,以原秦代長沙郡建立長沙國,將湘縣改名臨湘縣,作為國都。從此,湖南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個諸侯王國,長沙第一次成為王國都城。“楚南雄鎮”發展為漢藩王都,長沙開始以“楚漢名城”顯揚於世。與西漢王朝的命運相始終,長沙國自前202年始封至公元7年廢除,存在了200多年,又先後分為吳氏長沙國和劉氏長沙國兩個時期。

劉邦稱帝之後,封開國功臣吳芮為長沙王,以原秦代長沙郡建立長沙國,將湘縣改名臨湘縣,作為國都。從此,湖南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個諸侯王國,長沙第一次成為王國都城。“楚南雄鎮”發展為漢藩王都,長沙開始以“楚漢名城”顯揚於世。與西漢王朝的命運相始終,長沙國自前202年始封至公元7年廢除,存在了200多年,又先後分為吳氏長沙國和劉氏長沙國兩個時期。

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三十八歲時升任大司馬。這時,王莽“欲令名譽過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請一些賢良為掾史,所得賞賜分給下屬,而自己非常儉約,其妻“衣不曳地,布蔽膝”,猶如僮僕。王莽為大司馬一年,成帝去世,漢哀帝即位(公元前7年),漢新朝:中泉三十外戚丁、傅用事,王莽乃退位,避居新都(今河南新野),杜門自守

居攝二年(公元7年)九月,王莽鎮壓翟義後,自以為威德日盛,獲得天人之助,“遂謀即真之事矣”。這年廣饒侯劉京等人奏符命“攝皇帝當即真”等,說是天意所歸。於是王莽對元後說:我向您報告時,自稱“假皇帝”;而我號今天下,天下向我言事,就不必言“攝”了。十一月,改居攝三年為初始元年,以應天命。這時官民都知道王莽奉符命的旨意,爪牙們開始認真議論和建議,王莽“即真”提到日程上來了,公元9年廢孺子嬰,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新”。

公元7年到公元14年,王莽一共進行了四次幣制改革。“一刀平五千”是王莽在公元7年,進行的一次幣制改革時,發行的大額貨幣。他將一刀平五千的“一刀”二字錯金,並且當五千枚五銖錢使用,因此“一刀平五千”也被稱為“金錯刀”,同時還發行了契刀五百大泉五十這種虛值大錢。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政權後,進行了第二次幣制改革,廢除“金錯刀”和“契刀五百”這兩種虛值大錢,以及漢朝使用的五銖錢,發行“小泉直一”,這也直接導致了王莽政權信用的喪失。公元10年王莽進行了第三次幣制改革,將錢幣分為六等二十八品,使得幣制更加混亂。

王莽幣制改革一共進行了四次。第一次是在居攝二年(公元7年),效仿春秋戰國時期的貨幣,鑄造錯刀,每枚值五千;契刀,每枚值五百;大錢,每枚值五十,規定與原有的五銖錢同時並用。由於新幣多名實不符,民多盜鑄。尤其是金質的錯刀幣,使盜鑄者獲利豐厚。第二次是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將錯刀、契刀及五銖錢一併廢除,另鑄一種小錢取代五銖錢,與原來的大錢同時流通。接著,又於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進行了第三次幣制改革,改金、銀、龜、貝、錢、布名為“寶貨”,分為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如此繁雜紛亂的幣制使用起來十分不便,民間拒而不用,只好廢止,保留大錢和小錢兩種貨幣繼續流通。第四次幣制改革是在天鳳元年(公元14年),除再次發行金、銀、龜、貝錢幣外,又發行兩種新幣,即貨布和貨泉,貨布重二十五,貨泉重五銖。廢除大錢和小錢後,流通貨幣只剩下貨布和貨泉兩種了。

戰爭

居攝二年(公元7年)九月,東郡太守翟義起義,討伐王莽,回響者眾,達十餘萬人,指向長安。王莽恐懼吃不下飯,晝夜抱著孺子嬰禱告,仿效《大誥》寫了一份策書,說明現在攝位將來當返政於子嬰之意。同時派遣王邑等將前去鎮壓翟義,數月告捷。王莽大喜,居攝三年(公元8年)置酒未央宮白虎殿,勞賜將帥,大行封賞,當受爵邑者爵五等、地四等。於是“封者高為侯、伯,次為子、男”,賜爵關內侯者凡數百人。王莽鎮壓翟義後,自以為威德日盛,獲得天人之助,“遂謀即真之事矣”。這年王莽母死,王莽“意不在哀”,而想的是服制規格高低。劉歆與博士諸儒阿意,說王莽服母喪應當“如天子吊諸侯服,以應聖制”。這年廣饒侯劉京等人奏符命,偽造“攝皇帝當即真”等把戲,說是天意所歸。於是王莽對元後說:我向您報告時,自稱“假皇帝”;而我號今天下,天下向我言事,就不必言“攝”了。十一月,改居攝三年為初始元年,以應天命。這時官民都知道王莽奉符命的旨意,爪牙們開始認真議論和建議,王莽“即真”提到日程上來了。

文物

新莽“一刀平五千”象牙質樣幣,王莽居攝二年(公元7年)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