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34年

公元334年

公元334年,甲午年(馬年);成漢玉衡二十四年;東晉鹹和九年;前涼建興二十二年;後趙延熙元年。

大事件

(圖)慧遠大師(公元334—416年)慧遠大師(公元334—416年)

延熙(334年)是十六國時期後趙政權後趙海陽王石弘的年號,總計1年。延熙元年十一月石虎即位沿用,明年改元建武元年。又《資治通鑑》考異:“《三十國·春秋》‘虎即位,改元永熙’;《大統歷》雲‘石虎即位,改建平五年為延興,明年改建武。’”而《三十國·春秋》並沒有記載石弘改元延熙,故《資治通鑑》考異認為“誤雲”。“弘既號延熙,虎安肯稱永熙?”

鹹和(326年二月-334年):東晉皇帝晉成帝司馬衍的年號。

鹹和(326年二月-334年):東晉皇帝晉成帝司馬衍的年號 。

晉鹹和九年,(涼建興二十二年,成玉衡二十四年,趙延熙元年,公元334年),故國原王高釗增築平壤城。晉建元元年,(代建國六年,燕十年,涼建興三十一年,漢漢興六年,趙建武九年,公元343年),故國原王高釗移都平壤東黃城。晉太和六年,(代建國三十四年,涼昇平十五年,秦建元七年;公元371年),近肖古王扶餘句犯平壤。故國原王高釗戰死,子小獸林王高立夫即位。

希臘羅馬時期:
公元334年-129年,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大帝趕走波斯人,他去世後,這塊地方也四分五裂,但開啟了影響深遠的希臘化年代,羅馬帝國在這裡建立一個省,成為羅馬帝國一部分,首都以佛所(EFES)。絲路以這裡為連線歐洲的橋樑。

出生

釋慧遠(公元334-416年),晉代著名高僧,被尊為淨土宗初祖。他是雁門樓煩(今山西代縣)人,俗家姓賈,從小好書。年十三,隨舅父令狐氏遊學許州(今河南許昌)、洛陽一帶。他博綜,六經,尤善《莊》、《老》梁慧皎《高僧傳》卷六《晉廬山釋慧遠傳》稱讚他:“性度弘博,風覽朗拔,雖宿儒英達,莫不服其深致”。年二十一。擬赴江東從范宣子受學,因中原戰亂,南行道路斷絕,未能如願。其時釋道安在太行山脈的恆山立寺弘法,慧遠聽說,乃與其弟慧持前往依止。他一見道安,心生敬重,自言“真吾師也”戶後聽道安講《波若經》,即豁然而悟,認為“儒道九流,皆糠批耳”。便披剃出家。他精勤學習,夜以繼曰。常以大法為己任,深得道安器重。他說:“使道流東國,其在遠乎!”慧遠年二十四,開始弘法。佛法深奧,難以理解,慧遠即以《莊子》的思想來疏通,惑者無不曉然。其後時局動亂,他隨道安顛沛流離,最後抵達襄陽。秦建元九年(公元373年),秦將苻丕攻襄陽,道安被朱序所拘,不得脫身,乃“分張”(遣散)弟子,隨其所至。他們臨行前,道安都要囑咐一番,唯獨對慧遠無隻字片語。慧遠感到惶惑,對道安說:“獨無訓勖,懼非人例”。道安安慰他說:“如公者豈復相憂”意為像你慧遠這樣的人,我還有什麼擔憂的?所以臨別之前,無需我再囑咐了。慧遠帶領徒眾數十人離開襄陽至荊州,住上明寺。其後擬往羅浮山(今廣東境內),行至潯陽(今江西九江),認為廬山的環境幽靜,可以息心辦道,於是就住在龍泉精舍。後得刺史桓伊之助,修津了東林寺。慧遠住東林三十餘年,“影不出山,跡不入俗”。於晉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卒,終年八十三歲。

慧遠大師(公元334—416年),東晉雁門人(今原平市大芳鄉茹岳村),俗姓賈,“世為冠族”。公元334年,勝井內“靈芝現瑞”茹山(恆山南麓)上佛光閃爍,慧遠遂誕。從小資質聰穎,勤思敏學,十三歲時便隨舅父遊學許昌、洛陽等地。精通儒學,旁通老莊。

公元334年出生於龜茲的名僧鳩摩羅什,從弘始四年(公元402年)至十五年,在內地十二年間,所譯經、律、論有三百多卷。

古蹟

南樓的文化淵源可追溯到東晉。晉成帝鹹和九年(公元334年),荊州刺史陶侃病逝,庾亮代鎮武昌,任西征將軍。據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載,庾亮秋夜登武昌南樓,與僚佐們灑落不拘地談笑。這個故事被後人引為佳話,同時也成為南樓文化的濫觴。不過,當時庾亮所登的南樓不在武昌蛇山,而在今湖北省鄂州市中心的古樓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