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67年

公元前467年

公元前467年,春秋中期,秦朝末年,魯哀公二十七年,厲公十年,周貞定王二年,中國奴隸制結束,哈雷替星出現。

大事記

公元前467年(厲公十年):庶長將兵撥魏城。

公元前467年中國奴隸制結束。

《左傳》是中國第一部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左傳》記敘了上起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歷史

早期儒家,指孔子及其洙泗門人。洙泗門人,據《史記•仲尼弟子傳》載,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孔子之後七十子及其後學洙泗門人活動的時間,約在公元前四世紀末至公元前300年,即周貞定王二年(公元前467年)至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

中國很古就有彗星記事,最可靠、的記錄,開始見於《春秋》:“魯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孝人於北斗。”魯文公十四年是公元前613年,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哈雷彗星記錄。《史記•六國表》載:“秦厲共公十年彗星見。”秦厲公十年就是周貞定王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67年。這是哈雷彗星的又一次出現,不過《史記》沒有記載它出現的時間。

斯庫羅斯,Aischulos (約公元前525~公元前456年) 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之一,貴族出身。詩人寫了70個劇本(一說90個),生前得過13次獎,死後還得過4次。他傳下7部完整的悲劇,其中《七將攻特拜》(公元前467年,得頭獎)。

逝世

(圖)耆那教聖地

訶毗羅:古印度宗教耆那教教主,摩訶毗羅(意謂“大雄”,約公元前540-公元前467年),古名瓦陀馬納。他出生於非雅利安人的剎帝利家庭,相傳30歲出家,經13年苦修,大悟而成為“勝者”(耆那,即“摩訶毗羅”,也即大雄)。所謂耆那教就是“勝者之教”。其教義的第一戒是“不殺生”,即非暴力主義。這一教義也是佛教和以後印度教的教義,對印度人影響深遠。第二戒是“不妄語”,即不說謊話。因此耆那教徒從事商業和金融業,頗受人信賴。至2008年,大約還有100萬耆那教教徒居住在西印度(古吉拉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