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麵

速食麵

速食麵又稱泡麵、杯麵、快熟面、速食麵、即食麵。南方一般稱為碗面,香港則稱之為公仔麵,是一種可在短時間之內用熱水泡熟食用的面制食品。廣義上是指一種可在短時間之內用熱水泡熟食用的面制食品,有相關的菜餚如歸泡麵、泡麵沙拉等;狹義的速食麵上通常指由麵餅、調料包及油包組成的銷售成品,市面上以袋裝和杯或碗裝居多。安藤百福在1958年發明速食麵,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及旅行需要,速食麵為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簡易食品之一。速食麵是通過對切絲出來的麵條進行蒸煮、油炸,讓麵條形狀固定(一般為方形或圓形),食用前以開水沖泡,溶解調味料,並將麵條加熱沖泡開,在規定時間(在3分鐘內)內便可食用的即食方便食品。

基本信息

食品簡介

速食麵速食麵

速食麵被認為是日本20世紀最重要的發明,卡拉OK次之。速食麵,方便就是它的主要特徵,它是完美口味的快餐,超市里都有賣,又有好多種口味,可以用鍋,煮著吃,也可用微波爐,麵條更加筋道。

速食麵的原理是利用棕櫚油將已煮熟與調味的麵條硬化,並壓製成塊狀,食用前以熱水沖泡,用熱水溶解棕櫚油,並將麵條加熱泡軟,數分鐘內便可食用。棕櫚油的主要成分是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下為固態。飽和脂肪酸的特性是不容易氧化,但是卻對人的健康不利。為進一步避免棕櫚油氧化,廠商還會添加維生素E作為抗氧化劑。

速食麵按工藝劃分主要有:油炸速食麵、非油炸速食麵、濕法速食麵三種。按工藝流程速食麵設備主要分三類:油炸速食麵傳統設備、非油炸熱乾風設備、濕法速食麵生產設備三種。

2007年速食麵的全球銷售量大約為979億包,中國速食麵產量達到498億包,占世界總產量的1/2;中國人消費掉的速食麵占全世界1/3,中國已成為世界速食麵產銷第一大國。

食品製造

就目前市面有售的速食麵來說,絕大多數都是在工廠中以機器大量生產,幾乎看不到手工制的速食麵。因為多半是工廠生產包裝,人們多半以包裝方式區分速食麵:碗面是以聚苯乙烯(港俗稱:發泡膠;台俗稱:保麗龍)碗或紙碗封裝的速食麵、杯麵是以紙杯包裝,另外常見的就是以塑膠或紙包裝,要食用時自行放置到碗內沖泡熱水。在麵條類型上,由於最早出現於日本市場,因此早期速食麵多是日本拉麵,後來才逐漸有烏龍麵等不同的速食麵。

發明歷史

早在速食麵發明以前,在古代東西方就有人將煮熟的麵條油炸後佐以湯汁做為料理。在中國已經有類似的麵食稱為“伊面”或“伊府麵”(即台灣所稱之“意面”)。相傳清朝有個地方官在家宴客,廚師誤將煮熟的雞蛋面放入沸油鍋,只好撈起後佐以高湯上桌。由於賓客吃過後讚不絕口,這道菜就流傳了下來。

至於非油炸的速食麵,則可追溯至中國西漢漢高祖三年(前205年)韓信軍隊發明的踅面。當韓信在黃河邊的合陽領軍10萬,準備進攻河東西魏王魏豹時,為解決行軍糧的問題,發明將蕎麥粉與麥粉開糊,煮成八成熟的大麵餅,並切成寬條。這種麵餅既方便隨身攜帶,也可以只要加水一煮便可食用,因此也可被視為速食麵最早的形態。
成為速食產品的近代速食麵,是由1958年日籍台灣人安藤百福(原名“吳百福”)有鑒於當時吃一碗麵要排隊排很長,所以在大阪府池田市發明的。安藤百福並在發明速食麵後,創立日清食品公司,販售“雞湯拉麵”(ChikinRamen,香港名為“日清伊面”;中國內地為“日清始祖雞湯拉麵”)口味。

食品發展

日本發展

速食麵速食麵
安藤百福他在開發速食麵之際設定了五個條件:

1、必須簡便;
2、必須可口、有營養;
3、必須能在常溫下長期存放;
4、必須衛生;
5、必須廉價。

安藤百福發明的第一批速食麵條便是老幼皆知“雞肉速食麵”,1958年8月第一次上市銷售。

1959年4月,“雞肉速食麵”就出售了1300萬包。這引起日本其他乾麵條製造商也來介入速食麵行業的競爭。乾麵條製造商奧井清澄在1960年1月,用外添調料袋的辦法,製造出食客可以隨心所欲調味的速食麵,擠入了這一新興的市場。於是市場上出現了兩種速食麵:一種是不用調料袋的速食麵,一種是外添調料袋的速食麵。

然而,大批量生產外添調料是一個難題,有興趣向這一領域發展的一家東京食品公司攻克了這一難題。1962年開始,他們利用製造速溶咖啡的噴霧乾燥法製作調料粉末,獲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從此,外添調料方式的速食麵占據了市場上的主要地位

鑒於速食麵條已由多家公司大規模製造,日本農林省制定了速食麵條的JAS規格,頒行於日本食品工業界。這樣速食麵條就從早期的幼稚產品成長為一種大眾化的據有穩定市場的規範產品。

中國的發展歷史

速食麵在中國的發展始於1970年,中國第一袋速食麵“誕生”在上海益民食品四廠。製造這速食麵的機器是中國自己製造的土設備,年產量僅200噸。進入20世紀80年代,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引進的100餘條生產線在全國迅速“開花”。到1989年,全國速食麵生產線已達280條,年生產能力達70萬噸。時隔6年後的1995年,生產能力猛增到700萬噸。

食品類型

按包裝方式分類

袋面:速食麵的最初形態,使用塑膠袋包裝。面體需要使用熱源加熱煮熟。

杯麵:經改良後的速食麵形態,使用紙杯或塑膠盒(聚苯乙烯)盛載,附有塑膠或木製的一次性餐具。兩岸對使用碗容器的速食麵為碗面。面體放於熱水中數分鐘即可食用,不需使用熱源加熱。

按烹飪方式分類

速食麵公司更有出售不同烹調方法的速食麵:湯麵和拌麵(或作炒麵)。

按面體材質分類

油炸面體:最初速食麵所使用的面體,據說一開始是為了將水分去掉並將油香融入面中而發明。

非油炸面體:為了降低油炸面體的健康堪憂而發明之面體,省略了油炸過程所以含較低的棕櫚油和飽和脂肪酸。是較為健康的面體,味道也可以與油炸面體相媲美。

紅曲面體:因倡導低卡路里食物理念而興起的面體。

健康問題

食用擔憂

速食麵速食麵

很多人把速食麵與炸薯條、漢堡包一起歸結為垃圾食品,但在河南鄭州召開的第六屆中國麵製品產業大會上,專家指出,速食麵不僅不是垃圾食品,而且營養成分比較全面,人體所需要的6大營養素全都具備。

速食麵常為人們所詬病,認為多吃不利於健康,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油脂含量高,因為大部分速食麵都採用油炸的方法對面塊進行乾燥。但專家指出,與炸薯條、漢堡包等相比,速食麵中的油脂含量並非很高,平均每份所含油脂在16%-18%左右,其中,11%都是棕櫚油,也就是對人體健康有利的植物油,而一份漢堡包中的油脂含量則平均在30%左右,比速食麵高出近一倍。

二是含有一定的添加劑。一說到添加劑大家就談虎色變,覺得它是不利於健康的物質,這是觀念上的一個誤區。食品工業離不開增稠劑、穩定劑等添加劑,只要國家允許使用的,都是經嚴格檢測,證明對人體無害的,可以放心食用。

三是丙烯醯胺問題。所有澱粉類食品在高溫烹調(超過120℃)中都會產生這種致癌物,因此,炸薯條中有,速食麵中肯定也有。但是實驗證明,速食麵中的丙烯醯胺含量很低,平均為78微克/千克,遠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每千克食物中不得超過1毫克的標準。

營養問題:在速食麵的面塊和調料包中,人體必需的6大營養素——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全具備了,因此營養比較全面。調料包中的脫水蔬菜基本保存了原有蔬菜的營養,只不過因為量小而稍顯不足,但膳食平衡是建立在食物合理搭配前提上的,只要在吃速食麵的時候,多搭配些蔬菜、水果等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就行了。

食品安全

因為速食麵所附之碗的成分是聚苯乙烯的關係,然而聚苯乙烯本身不耐熱,遇上熱水後常與湯汁混在一起下肚而凝結在胃壁上造成無法正常消化食物。

調味料包也有可能為了長久保存也因此大量添加防腐劑。

速食麵產品除了面身之外,多半也包含了經過乾燥處理的配料,如脫水蔬菜、脫水肉類等。隨著食品科技進步,真空封裝的食品調理包也出現在一些高價的速食麵產品里。

食用方法

速食麵速食麵

1、速食麵最好能用煮的,可隨意加些蔬菜配料在裡面,最後再打進一個蛋,那么營養就綽綽有餘了。
2、泡速食麵時最好把湯倒掉,再兌上開水或別的湯;或者最好不要把調味品全部放入,只要放個一半,再添加些許較為健康的調味品,不但風味更佳,也吃得更安心。
3、速食麵只適於救急,一天最多吃一次,可不能天天吃。
4、經常吃速食麵的人,平時每天應增加雞蛋1至2個,或蛋糕2至4塊,新鮮瓜果(蘋果、梨、番茄、黃瓜等1至4個,朱古力2小塊,牛奶一杯或牛肉干、臘肉100克。這樣才能滿足人體營養攝取要求。
一般速食麵的麵條,都呈曲折狀,這是因為在製造過程中,麵條經過油炸方式脫水,方便保存,而且呈曲折狀的麵條與麵條之間因有空隙存在,可以均勻地脫水及炸熟,有利於保存。

食用注意

速食麵吃多了會影響人體健康,原因在於速食麵表層的塗層。廠商為了速食麵排得好看,方便出售,在面外加了層塗蠟層,而這層塗蠟層是對人體很有危害的,經常食用,塗蠟層如果在胃裡排不出去,容易致癌。速食麵正確的食用方法是,先用溫水把速食麵泡一下,再洗一遍,把有塗蠟層的水倒掉,再放進開水中煮熟食用。如果不做上面的處理,建議最好隔三天食用速食麵,因為胃對塗蠟層的排除需要三天的時間。反之大量頻繁食用速食麵,會讓身體處於危險之中。

新型產品

微波加熱速食麵

微波加熱食品在國外十分受歡迎,現在中國市場也出現了微波加熱速食麵。新型包裝的速食麵為煮熟的濕面,可以打開包裝後涼拌即食,也可通過微波加熱後乾拌,還可加湯泡食。所用包裝材料為多層複合塑膠包裝,材料既具有良好的阻隔性,又能耐高溫蒸煮。

可食包裝

可食性薄膜研究已取得進展,套用於速食麵調料包裝的可行性試驗表明某些複合薄膜可滿足“綠色包裝”的要求、保證食品質量和貨架期且不降低調料包的阻隔效果,可食包裝為速食麵的包裝帶來革新。

環保經濟型

中國的碗裝速食麵,往往有好幾個調料包和一支塑膠叉,但在韓國,碗裝面僅僅有一個調料包,像脫水蔬菜之類的調料就直接撒在碗裡,這樣就節省了一個塑膠調味包,既節約成本又環保,也避免了打開多個調料包的麻煩.。

品牌概況

今麥郎速食麵今麥郎速食麵
台灣:統一、味丹、維力、康師傅、味王
中國大陸:南街村、中萃、白象、華豐、五穀道場、統一(來自台灣)、康師傅(來自台灣)、白家冬粉(其速食麵為冬粉製成)、皇子米線、今麥郎、金粉香港:公仔麵、壽桃牌生面王、統一福字面、出前一丁、合味道杯麵
日本:日清食品的“出前一丁”、“合味道杯麵”和"ChikinRamen"(即“日清伊面”(香港)或“始祖雞湯拉麵”(中國內地)(該產品亦有在香港和大陸設廠生產和銷售,但品質不一)
馬來西亞:美極(MAGGI),金旦面,唯一,媽咪(MAMEE)
韓國:農心的“辛拉麵”(香港俗稱“辛辣麵”)、三養食品的三養拉麵
泰國:“Mama”牌速食麵(即香港銷售的“媽咪面”,通常為乾吃)
印尼:營多撈麵(Indomie)
美國:Ramen

食品近況

就市面有售的速食麵來說,絕大多數都是在工廠中以機器大量生產,幾乎看不到手工制的速食麵。因為多半是工廠生產包裝,人們多半以包裝方式區分速食麵:碗面是以聚苯乙烯(港俗稱:發泡膠;台俗稱:保麗龍)碗或紙碗封裝的速食麵、杯麵是以紙杯包裝,另外常見的就是以塑膠或紙包裝,要食用時自行放置到碗內沖泡熱水。在麵條類型上,由於最早出現於日本市場,因此早期速食麵多是日本拉麵,後來才逐漸有烏龍麵等不同的速食麵。
中國速食麵市場規模超過800億元,四大巨頭主要有康師傅、統一、今麥郎和白象。
2012年,康師傅控股生產的速食麵按照銷售額統計占市場整體的56.4%,而統一企業按銷售量統計,占整體市場的15.8%,兩家企業相加工占據整體市場的72.2%,其餘相對較大的則是華龍占8.3%,白象占6.2%。
不過,就在康師傅、統一兩家企業風光的背後,過度依賴單品的風險也在滋生。康師傅經典拳頭產品紅燒牛肉麵面臨市場增速減緩的局面,而統一的老壇酸菜牛肉麵也面臨同質商品競相進場的壓力。未來速食麵企業勢必要進行口味多元化布局,才能站穩市場。
當代消費者對健康、養生越來越重視,所以健康、營養未來或將成為速食麵發展的趨勢,未來或許藥材選用,將使企業的一個新的切入點,不過何種創新,都一定要契合消費者的需求,否則沒有市場的創新產品,還是會被市場淘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