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端

八端

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精髓,“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

基本信息

來歷

八端八端
史記·龜策列傳》載:“能得名龜者,財物歸之,家必大富至千萬。一曰北斗龜,二曰南辰龜,三曰五星龜,四曰八鳳龜,五曰二十八宿龜,六曰日月龜,七曰九洲龜,八曰王龜。”在當時貶龜之風日甚的時候,有人將最後一種名龜“八王龜”簡單地調換順序,就成了“龜王八”或“王八龜”了。這可能是“王八”一詞的最早來歷了。
“王八蛋”(忘八端)本意是教做人道理後來,人們開始將人的八項德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聯繫在一起,統稱“八端”,即做人的道理、為人的根本。倘若“忘八”,既可以說是“忘八端”(忘記了所有這些做人原則規範),又可以單指在八項德行中缺失了最後一項,明顯就是指無“恥”了。因“王”與“忘”有些諧音,於是乎,有好事者漸漸將“忘八”演化成“王八”了。這個說法及來歷,在北宋歐陽修撰《新五代史》中得到了印證,該書有曰:“王建少時無賴,以屠牛盜驢販私盜為事,里人謂之賊王八。”顯然,在這裡歐陽修筆下的“賊王八”就是說“無恥之徒”的涵義。

解釋

孝:是孝順。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份,孝順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往大了說,可以是對國家盡忠,這也是大“孝”。

悌: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間的,就是兄弟友愛,相互幫助。擴而充之,對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這樣人和人之間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謙讓。

忠:是盡忠。盡忠國家,這是作國民的責任,就是要忠於祖國和人民。“忠”也是要忠於組織和自己的工作職責。

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對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將來到社會服務時,“言必忠信,行必篤敬”,說出的話,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騙他人。所做的事,必須要有恭恭敬敬的態度,認真去做,絕對不敷衍了事。

禮:是禮節。見到人要有禮貌,我們應該遵守各種規定,遵紀守法(也包括禮貌)。學生見到師長要敬禮,見到父母要敬禮,見到客人要敬禮。不但表面上要敬禮,心裡上更要恭敬,這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體現。

義:是義氣。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無論誰有困難,要盡力去幫助,解決問題。對朋友要有道義,大公無私助人為樂,絕無企圖之心。(當然這不是那種狹隘的“哥們義氣”,那不是義,那是愚昧而已。)

廉:是廉潔。有廉潔的人,無論見到什麼,不起貪求之心,沒有想占便宜的心,而養成大公無私的精神。

恥:是羞恥。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人若無恥,等於禽獸一樣。“恥”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恥近乎勇”,知道錯誤就去改過,為當所為,不也是勇的表現嗎!

關聯

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八法是指:中醫在辨證論治原則指導下的八種基本治療大法的總稱,它包括: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溫法、清法、消法、補法,是天人協調的體現。

孔子之後,《中庸》作者從理論上進一步將智、仁、勇概括成“三達德”,是剛健有為的表現。

五常之德:仁、義、禮、智、信,是“和與中”中庸道德的體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