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番羅甸

八番羅甸,元代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名。八番是各自獨立的小部﹐分布在今貴陽市南部惠水﹑長順等縣境。

元代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名。八番是各自獨立的小部﹐分布在今貴陽市南部惠水﹑長順等縣境。宋代常見於記載﹐概稱為“五姓蕃”或“西南七蕃”﹐首領皆用漢姓﹐受宋官職﹐依宋制於轄境各置府﹑州﹑軍。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南寧州臥尤番﹑應天府大龍番﹑靜蠻軍小龍番﹑武盛軍程番﹑太平軍石番﹑永盛軍洪番﹑靜海軍盧番﹑遏蠻軍羅番來降﹐號稱“西南八番”。元保留原有建置名稱﹐皆置安撫司﹐以土官為使。實際前後降元的不止八番﹐但八番已成為這些番部的通稱。
羅甸亦作羅殿﹐唐末自稱“羅殿國”﹐首領號“大鬼主羅殿王”﹐統轄今貴州省西部廣大地區。宋仁宗時﹐有一支崛起於鴨池河西﹐酋領自稱“羅氏鬼國”﹐經瀘州與宋交往。羅甸國則僅保留南部地﹐南宋時常與廣南西路通馬市﹐大理稱它為普里﹐蒙哥汗令兀良合台平大理時降服﹐置萬戶。元於大理舊地建雲南行省﹐改普里為普定府。至元十五年﹐湖廣行省又派人招降羅甸國主阿察﹐次年八番又降﹐元朝乃設八番羅甸宣慰司兼領之。二十六年﹐又增置都元帥府。先後屬湖廣﹑四川行省管轄。
至元十九年﹐鴨池河西亦奚不薛(彝語。“亦奚”意為江水﹐“不薛”意為西)部叛﹐元於貴州(今貴陽市)等處置順元宣慰司﹐出兵鎮壓。次年﹐平亦奚不薛﹐改置亦奚不薛宣慰司。二十九年﹐元朝以八番羅甸和亦奚不薛兩宣慰司管區“甚狹”﹐乃並為八番順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隸湖廣行省。羅甸還隸雲南﹐仍為普定府。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改為路﹐領安順﹑習安﹑鎮寧﹑永寧四州﹐約相當今貴州安順市及平壩﹑普定﹑六枝﹑晴隆﹑關嶺﹑鎮寧等縣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