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校尉

八校尉是漢代率兵守衛長安及城郊的八校的長官。

簡介

漢代率兵守衛長安及城郊的八校的長官。漢武帝為了加強對長安城的防護而置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八校尉。八校尉之秩皆為二千石﹐屬官有丞及司馬。中壘本為中尉的屬官﹐武帝時從中尉下分出而升為校尉﹐掌北軍壘門內外﹔屯騎校尉掌騎士﹔步兵校尉專掌位於長安西南郊上林苑的苑門屯兵﹔長水校尉掌長安西北郊的宣曲胡騎﹔胡騎校尉掌池陽胡騎﹐不常置。射聲校尉掌射聲士﹔虎賁校尉掌輕車。八校尉統領的軍隊是從地方或少數民族中選募來的常備兵。八校皆屬精勁之旅﹐而胡騎﹑越騎尤為重要。西漢時統領者多為皇帝的親信。東漢時將中壘校尉省去﹐又將胡騎併入長水﹐虎賁併入射聲﹐只剩下五校尉。

史記記載

史書中常見的“五營”﹑“五校”﹐即指五校尉所屬的軍隊。兩漢時的諸校尉都以戍衛京師為主要職責﹐東漢時五校尉多由宗室擔任﹐兼任宿衛宮廷的任務。“中壘右尉”印章封泥兩漢時校尉也常率兵出戰﹐如西漢時伐大宛﹑伐羌﹐東漢時擊匈奴﹑烏桓﹐諸校尉也參與其役。西園八校尉,是漢靈帝為分外戚大將軍何進兵權,於中平五年八月(188年),在洛陽西園招募壯丁設立的一支軍事組織。
宦官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馮芳為助軍校尉,夏牟、淳于瓊為左右校尉。蹇碩擔任元帥,總管各軍,直接受命於皇帝。一時聲勢浩大,連何進亦要受其命令。 189年,靈帝去世,漢少帝即位,何進與袁紹密謀刺殺蹇碩,招董卓入洛陽。後何進亦被宦官刺殺,袁紹接管八校尉,殺盡宦官,但是終不能與董卓兵力抗衡,與曹操等人被迫出逃,西園八校尉至此瓦解。東漢時將中壘校尉省去,又將胡騎併入長水,虎賁併入射聲,只剩下五校尉。史書中常見的'五營'、'五校',即指五校尉所屬的軍隊。兩漢時的諸校尉都以戍衛京師為主要職責,東漢時五校尉多由宗室擔任,兼任宿衛宮廷的任務。 兩漢時校尉也常率兵出戰,如西漢時伐大宛、伐羌,東漢時擊匈奴、烏桓,諸校尉也參與其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