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出自《全唐詩》。

基本信息

簡介

昔年八月十五夜,
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
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
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
今夜清光似往年。

譯文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園旁邊。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頭水館前。
向著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鄉在哪裡,向著東南方向看見月亮又圓了好幾次。
昨天的風吹過沒有人理會,今晚清美的風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作者簡介

白居易畫像白居易畫像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後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縣),生於河南新鄭(今河南新鄭縣),是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
白居易出生在一個小官僚家庭,二十九歲中進士,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唐憲宗元和十年被貶為江州司馬,後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太子賓客分司東部、太子少傅等職。
元和十年以前白居易政治態度比較積極,利用諫官的職務,屢次上書撥摘時弊;元和十年以後,雖然在地方上做過一些興利除弊的事,但明哲保身思想占主異地位。在政治上,他反對宦官擅權,反對藩鎮割據、反對橫徵暴斂,同情以王叔文為首的革新派。
在文學上白居易與元稹同為新樂府運動的中堅。他提出了現實主義文學理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起“救濟人病,裨補時闕”的作用。他早期的詩歌創作同情人民疾苦、揭露統治階級的腐朽,能以社會重大問題為內容戰鬥性很強。白居易詩的風格以通俗平易、對比鮮明、敘事與議論相結合為特徵,也有不夠精煉,言盡意盡的毛病。著有《白氏長慶集》。
此詩作於遠放江州之際,表現了物是人非的情感,於時間的轉換中逗出空的轉換,又於時空的轉換中,透出感情的轉換,昔之樂游,今之苦嘆,鮮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謫居生涯中的愁悶。

出處

全唐詩

白居易的其他作品

寄白頭陀 吳宮辭 感鶴 醉送李協律赴湖南辟命因寄沈八中丞 村居二首 閒居 井底引銀瓶 令公南莊花柳正盛欲偷一賞先寄二篇 題四皓廟 老病相仍以詩自解 醉中重留夢得重答劉和州 移山櫻桃 題新澗亭兼酬寄朝中親故見贈 寄明州於駙馬使君三絕句 立春後五日 送春歸 元和十一年三月三十日作。 贈元稹 嘉陵夜有懷二首 潯陽宴別 此後忠州路上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