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太極

八卦太極

此為八卦太極拳第三代代表人物,以吳俊山、李元智、程海亭為主。 李元智先生在八卦太極拳的主要傳人為傅淑雲女士、何福生先生、趙福林先生。 第四代八卦太極拳的代表性人物,以傅淑雲、趙福林為主。

(圖)八卦太極八卦太極

第一代本文作者:許軒綸

該拳源流傳聞:

清末時期武學昌盛,武術門派林立,其中號稱為內家派的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更是綻放耀眼光彩。
正因內家派拳術的興起,在當時武林中廣為流傳著『八卦轉」圈」,太極畫」圓」,形意觸」點」』,這首歌謠,敘述這三門內家拳種的基本特色!
但在武學的領域內,並無任何一門拳術是十全十美。當時八卦掌祖師董海川約同治六年間,對於楊式太極拳的功法與形意拳的用勁頗為讚賞,於是實驗性融入太極拳的行功法與小部分的形意勁,試圖為八卦掌的習練尋找更佳的途徑,於是八卦掌的太極行功法就此誕生,名曰八卦太極掌。
此基礎建立後,起初只是做為八卦掌的輔助練習方法,主要強調使用太極行功方式來加強練習八卦掌的細微發勁技巧,並以吐納與太極要訣來配合八卦掌動作修煉內息,強調的仍為八卦掌的轉折輕靈與八卦勁培煉,小部份攻式則採取形意發勁法。楊露禪得知後,視為內家派武學觀念的大突破,於是與董海川先生交流研究,試圖為內家拳融合尋找可行的道路,在楊露禪過世後,董海川仍持續研究,並由形意名家指點發勁。開始將此功法視為綜合八卦掌、太極拳、形意拳三家拳法的一種修煉方式,至此雛形建立,稱之為『八卦太極』。
當此拳基礎架構建立後,卻面臨了現實問題。在當時的武林中,門戶之見頗重,各派門規森嚴;例如太極不習八卦,八卦不習形意等現象普遍存在,並形成了約定俗成的制式條件。然而董海川、楊露禪等人深知自家拳法的優劣,論發勁剛猛陰狠,則首推形意拳;論身步法輕靈奇詭,首推八卦掌;論周身鬆柔走化,則首推太極拳。三家拳種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董海川、楊露禪又各以自家絕技聞名江湖,迫於客觀環境,無法對自家拳法進行結構性的大改革,故將心愿寄望在聯手密創的拳術『八卦太極』上,期待創始出一套兼具三家拳術精華的上乘內家拳術。
董海川與楊露禪,深知「八卦太極」,最偉大的部份不只是內家拳術技擊菁華的呈現,更是傳統武林破除門戶之見,聯手合作的創舉!所以八卦太極拳創立之初,只限於八卦門內擇徒秘傳,期待經由各代傳承者,能在這個基礎上修潤研究,將此拳發展為一套可傳千秋的上乘武術!
後來歷代傳承者,無不窮盡一生心力修整驗證,將拳法、心法由歷代口傳心授傳承延續,卻也形成不立文字的現象,導致現今缺乏資料佐證,形成考證困難。

本期以董海川、楊露禪、郭雲深為代表性人物!

【說明】
ㄧ.此版八卦太極雛型的特色,當時雖然只是八卦掌、太極拳的輔助練習套路,主要是想從理論與技術方面,嘗試為太極、八卦、形意三門合一,尋找出可行的途徑,試圖建構出內家拳學基本技術體系。
二.本段歷史目前爭議頗大,有關質疑第一代關係的部份,經筆者了解後 , 質疑者皆停留在想像推論或者師門流傳說法 , 目前尚未見過合理可供佐證的新證據 , 故未以採納 .

【注釋】
郭雲深應該未參與創立此拳,是由其他形意名家所參與.
且在楊露禪先生過世時,八卦太極拳並未創立完成,此內容據劉德寬先生引董海川先生所言,此拳的創立是董海川,楊露禪,郭雲深三人所共創.依現存資料推斷,可能是董海川先生為湊足內家上三拳之數之言,本文仍以師門流傳的說法為主,以下列三人為八卦太極拳第一代創拳者。

董海川(1813-1882)
楊露禪(1799-1872)
郭雲深(不詳)

第二代

(圖)劉德寬劉德寬

「八卦太極」創立後,迫於當時武林環境與此拳的習練難度甚高,一直未曾公開。但董海川與楊露禪二人,深知此拳的武術價值,但在傳承者的選擇上必須具有相當的條件與基礎,所以董海川秘傳劉德寬,經獲傳藝者,大多將此拳視為私房武術,從不輕易示人,亦可視為當時武林風氣使然。而楊露禪過世之際,此拳尚未創立完成,並未在楊式門內傳授,至此,八卦太極開始流傳於八卦門第二代。
第二代傳承者劉德寬在光緒二十年間,與李存義、夏國勛、李魁元、張占魁等人結為金蘭之交,彼此武藝交流甚勤,且皆名重一方,盡獻生平所學,劉德寬先生並倡議八卦、形意、太極為友好門戶,相互交流拳技,互授弟子。
並將只流傳在八卦門內的八卦太極拳為雛形,進行實驗修正,並獲得夏國勛全力的支持,於是第二代的八卦太極拳直趟練法誕生,此版八卦太極拳修正後,更顯完整!可謂集太極、八卦、形意三家拳術概念之大成!在功架外型上,以走八卦步、行太極架、拳發形意為主要外觀,與當時的普遍流傳的太極拳術大異其趣!並正名曰「八卦太極拳」。
以上所述為八卦太極拳第二代代表人物,以劉德寬、夏國勛為主。

【說明】
此版八卦太極拳特色,強調招式有形有意、以肢帶軀、勁走稍節、步走八卦步等獨特行功法;套路中以單招習練為主,招式間更重視實際技擊的套用層面!

劉德寬(不詳)
夏國勛(不詳)

第三代

(圖)李元智李元智

在傳承第三代的過程中,夏國勛為人低調謙遜,不掠楊家之風。故在傳承第三代上,是以劉德寬扮演著傳承主軸。
劉德寬再傳李元智(中央國術館專家教授)、吳俊山(中央國術館專家教授);另有傳聞說法,夏國勛憫於故人之情,傳授程海亭八卦太極拳,此說法無法證實 。
直到民國17年中央國術館成立後,由於李元智先生與吳俊山先生,同為中央國術館專家教授。二人受立館精神感召,決心貢獻一己所學,破除武林藏技惡習,力圖振興中國武術,避免絕技失傳。於是開始對自家數門武技進行標準化、系統化教學編撰,其中一門正是八卦太極拳。
李元智、吳俊山二人,喜於八卦太極拳的武術健身、技擊價值;另思,善此技者寥寥無幾,且向來秘藏,更遑論公開推廣。於是二人開始苦心再次對八卦太極拳進行第三代更細微的修正,並精編成八卦太極拳的標準套路。至此吳俊山,李元智先生並另外製定『太極行功』,『八卦歸一劍』與『盤手』,並將此體系定名曰『八卦太極』。
第三代八卦太極拳套路確立後,中央國術館深知此拳法的武術價值,於是將八卦太極拳列為館內學生必修科目,並只限於館內傳授!由李元智先生負責館內教學,訂於每日早上為學生必練項目。後因此拳難度頗高,李元智在每天帶拳時,發現眾多學生產生嚴重的學習障礙或是含糊帶過的現象,根本無法習得該拳的精華,於是退而求其次,將原套路招式、次序不變情形下,將高難度動作做大幅度簡化,再次改編為145式簡易八卦太極,雖名簡易,難度亦是甚高。 至於另一支脈陳海亭,傳聞對於此拳想法保守,從不輕易示人;所以當時主要流傳下來的八卦太極拳145式,為中央國術館版本。
此為八卦太極拳第三代代表人物,以吳俊山、李元智、程海亭為主。

【說明】
此版(中央國術館版)的特色,在於吳俊山先生精於八卦掌,於是將直趟練法,調整為八卦方位練法,使得八卦味更濃;而李元智先生則精於擒拿,摔跤,八極拳與八卦掌,亦強化了八卦太極拳中發勁的表現與招式套用。此版更為強調八卦方位轉折、招式合套用。

資料補充 :
1.吳俊山先生為教材編輯者 , 李元智先生為主要教學者 , 在中央國術館教學有為前期標準版與後期調整簡易版套路(又稱軍版,較為強調實用技擊招式),
2.八卦太極在中央國術館編輯期間,許多內外家教授曾經參與編輯,如楊澄甫,孫錄堂,陳子榮等人.

【注釋】
吳俊山先生曾言收藏了武當太極八卦歸一劍譜,此譜為宋唯一傳授於李景林(前中央國術館副館長),以八卦八宗:推、托、代、領、搬、扣、刁、鑽為主。根據此劍譜,另創八卦歸一劍法。

程海亭(1872-?)
吳俊山(中央國術館史注為1901年生,經查與事實有所出入,生年應約1887年左右)
李元智(1903-1972)

第四代

(圖)傅淑雲傅淑雲

李元智先生在八卦太極拳的主要傳人為傅淑雲女士、何福生先生、趙福林先生
八卦太極拳至此已歷經三代的修潤,體系發展完備!可惜當時環境,正值國家動盪不安,許多習八卦太極拳者迫於現實或是懈怠,無法持續不輟。加上此拳動作複雜,難學難精,行拳過程艱辛,若是中斷習練則難以再恢復,另善此技者寡,也難以尋找對象交流研習,所以一經荒廢,形同遺忘。

八卦太極拳在近代武術史上,自1972年李元智先生過世後,就被認定失傳。
大陸地區歷經長時間的重大浩劫,中國武術遭受嚴重摧殘打壓,致使武術傳承殘缺不全或失傳者眾!
雖然八卦太極拳在傳承上曾經有一定數量的人曾經習練過,但經過長時間的空白,目前所傳套路脫節嚴重或是零碎殘缺,或是以其他太極拳法冠名自編矇混者眾。

(圖)趙福林趙福林

吳俊山先生高徒,傅淑雲女士在台灣期間,向來秘藏八卦太極拳並無教授,更不輕易示人完整套路;李元智先生另一傳承趙福林先生,也未曾公開發表過八卦太極拳,導致八卦太極拳一直被相關單位認定已經失傳。期間,傅淑雲女士基於私誼交好,僅與趙福林先生彼此切磋交流,共同深研八卦太極拳精義!
當國術有關單位進行武術調查時,遍尋不著八卦太極拳的標準套路傳承者;或有尋到曾經習練過但卻已遺忘者;甚至有更多以八卦太極拳為名,自行天馬行空、別出心裁,杜攥出奇形怪狀的套路招式而認定失傳!直到接觸傅淑雲女士後方知,八卦太極拳尚有傳人存世,經過嚴謹驗證後,證實八卦太極拳的標準套路、心法與練法,尚完整流傳於台灣。於是中央國術館60周年慶時,曾發表書面說明,證實八卦太極拳標準套路與練法在大陸地區已確定全部失傳,唯一會完整標準套路的只有台灣傅淑雲女士。
八卦太極拳另一位傳人趙福林先生,藝出少林,協同傅淑雲女士,對八卦太極拳進行第四代的修整,將用法特質相同的招式進行研修整合而集成,更正為四十八式版本並另創八卦太極槍,特色在套路招式行進,無一動作重複。

第四代八卦太極拳的代表性人物,以傅淑雲、趙福林為主。

【說明】
此版特色除了招式更正為48式外,更強化了太極拳成分的比重。

【注釋】
1.原傅淑雲女士與趙福林先生為避免先賢絕學失傳二人之後,有意至美國刊印標準八卦太極央館版套路,後因事務繁忙延宕,不料傅淑雲女士於2004年初猝然仙逝,令人扼腕。
2.傅淑雲女士並未公開教授八卦太極拳,而是以楊氏太極拳為表演項目,可以說第四代傳承以趙福林先生為主軸 。
3.傅淑雲女士。(唯一獲英女王頒爵位的東方武術家、美國終生成就獎、進軍奧運成就獎、國術榮譽十段)
4.趙福林先生(武當百傑,馬來西亞武盟當代大師)

資料補充 : 原文 " 程海亭在八卦太極拳的主要傳人為郭鑄山先生、蔣馨山先生。
此部分內容具有爭議性 , 已在原文中刪除 。

郭鑄山(1901-1967)
傅淑雲(1915-2004)
趙福林(1927)

第五代

趙福林先生一生致力於武術推廣,學生眾多。在八卦太極第五代傳承者以景國華、謝早金李維平(李元智之女)、赤川裕實、栗崎佳子、木村則行、禚執政、李奕賢、許軒綸等人為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