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相流與傳熱

內容介紹內容簡介兩相流與傳熱是在流體力學與傳熱傳質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的學科,已廣泛套用於動力、石油、化工以及許多工業部門的換熱設備中。 本書作者,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西安交通大學陳學俊教授,結合生產實際長期從事兩相流與傳熱特性的套用基礎研究工作。 內容包括兩相流流型及流型轉換、截面含氣率、兩相流動阻力特性、沸騰傳熱與傳熱強化、臨界熱負荷、兩相流不穩定性、兩相流測試以及兩相流與傳熱的套用等部分,其中不少內容是國內外首次研究的成果。

內容介紹

內容簡介
兩相流與傳熱是在流體力學與傳熱傳質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的學科,已廣泛套用於動力、石
油、化工以及許多工業部門的換熱設備中。近20多年來,由於核電廠與高技術的發展,兩相流與傳熱又
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研究成果顯著,直接關係到各種換熱設備及其系統的最佳化設計、安全運行與控制。
本書作者,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西安交通大學陳學俊教授,結合生產實際長期從事兩相流與傳熱
特性的套用基礎研究工作。本書是由作者將其在國內外發表的論文中有關部分選編而成。內容包括兩相
流流型及流型轉換、截面含氣率、兩相流動阻力特性、沸騰傳熱與傳熱強化、臨界熱負荷、兩相流不穩
定性、兩相流測試以及兩相流與傳熱的套用等部分,其中不少內容是國內外首次研究的成果。本書是一
本比較系統的研究專著,它將為我國動力、石油、化工、核電以及有關過程工業中的蒸汽發生器與換熱
設備提供設計數據和理論基礎,既可為經濟建設服務,又可作為高等學校與研究院、所培養有關專業研
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有關工廠、設計單位及工業部門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品目錄

目錄

前言
一、兩相流流型及流型轉換
(一)流型概述
(二)彎管內氣液兩相流流型
(三)螺旋管內氣液兩相流流型
(四)螺旋管內氣液兩相流流型轉換
1.實驗設備
2.螺旋管流型轉換的理論分析
3.實驗及觀察結果
4.螺旋管中兩相流流型轉換準則關係式
(五)立式螺旋管內氣液兩相向下流動流型及轉換
1.實驗設備與試驗範圍
2.實驗觀察及其結果分析
3.流型轉換的理論模型及判別關係式
(六)臥式螺旋管內氣液兩相流流型及轉換
1.實驗設備與試驗步驟
2.流型分類及試驗結果
3.理論分析及流型轉換準則關係式
(七)臥式螺旋管內氣液兩相環狀流轉換特性
1.實驗設備與試驗結果分析
2.理論模型和轉換準則關係式
二、截面含氣率
(一)含氣率概述
(二)管內兩相流截面含氣率理論模型
1.理論模型
2.關係式及其比較
(三)垂直管內兩相混合物向下流動特性與截面含氣率
1.試驗研究方法
2.試驗數據處理
(四)螺旋管內截面含氣率
1.工作簡述
2.理論分析
3.測量方法及試驗裝置
4.試驗結果分析
三、兩相流動特性與流動阻力
(一)管內氣液兩相流動摩擦阻力
1.試驗裝置及試驗方法
2.試驗結果及處理
(二)螺旋管內氣水兩相摩擦阻力
1.工作簡述
2.理論分析
3.試驗裝置與試驗方法
4.試驗結果與討論
(三)螺旋管內氣水兩相摩擦阻力特性
1.螺旋管內氣水兩相摩擦阻力特性分析
2.試驗裝置
3.試驗結果與數據處理
(四)螺旋管內氣水兩相摩擦阻力隨管長的變化特性
1.理論分析
2.試驗裝置
3.試驗結果與分析
(五)內螺紋管氣水兩相摩擦阻力特性
1.試驗設備與試驗方法
2.試驗結果與分析
(六)管內氣水兩相混合物轉彎阻力
1.管內氣水兩相混合物轉彎流動特性準則方程
2.試驗裝置與阻力測定
3.試驗結果與數據處理分析
(七)螺旋管內氣液兩相流中二次回流
1.數學模型及解
2.試驗裝置
3.試驗結果與討論
(八)分叉管兩相流分配特性
1.試驗設備及試驗方法
2.試驗結果及其整理方法
3.分析討論
4.分叉管中流量與壓降關係式的建立及比較
四、沸騰傳熱與傳熱強化
(一)內螺紋管近臨界壓力下沸騰傳熱
1.試驗方法
2.光管傳熱特性
3.內螺紋管傳熱特性
(二)水平管幹涸後傳熱
1.試驗設備
2.試驗結果與分析
(三)螺旋管內兩相強制對流沸騰和乾涸後傳熱
1.試驗裝置與試驗結果分析
2.強制對流沸騰傳熱數據整理
3.螺旋管幹涸後傳熱特性
(四)穩定流動時管內強制對流沸騰強化傳熱
1.試驗設備及試驗方法
2.試驗結果及數據處理
3.數據分析和討論
(五)表面式換熱器強化傳熱技術評價方法
1.近似的評價方法
2.考慮成本及運行費用的評價方法
五、臨界熱負荷
(一)臨界熱負荷值模化方法研究
1.工質的熱力學性質相似性
2.模化方法的推導
3.試驗驗證
(二)水平管內的臨界熱負荷
1.試驗設備和試驗方法
2.理論分析
3.試驗結果和討論
(三)螺旋管內的臨界熱負荷
1.試驗裝置和試驗過程
2.理論分析
3.試驗結果和討論
(四)水平管臨界熱負荷――上下溫度飛升點的計算
1.試驗裝置
2.分析討論
六、兩相流不穩定性
(一)兩相流不穩定性研究工作概述
(二)過冷度、熱負荷與出口節流對壓力降型脈動的影響
1.實驗裝置
2.實驗範圍及試驗方法
3.試驗結果及討論
(三)垂直管中兩相流壓力降型不穩定性
1.實驗裝置與試驗方法
2.試驗結果
3.理論分析
4.數值計算與試驗結果比較
5.各參數對壓力降型不穩定性的影響
(四)水平U型管中壓力降型不穩定性的理論分析
1.控制方程
2.穩態流動特性的理論分析
3.壓力降型不穩定流動特性的理論分析
(五)水平U型管中壓力降型不穩定性的試驗研究
1.試驗系統
2.試驗結果和討論
七、兩相流測試
(一)孔板測量高壓汽水混合物流量與乾度
1.理論分析和推導
2.試驗系統及測量方法
3.試驗結果及討論
(三)用銳緣孔板對亞臨界壓力兩相流測量
1.理論分析
2.試驗裝置
3.試驗結果及討論
(三)用電導法測定兩相流平均截面含氣率
1.試驗裝置和測量原理
2.試驗結果
八、兩相流與傳熱的套用
(一)螺旋管式蒸汽發生器的流動與傳熱特性
1.螺旋管中單相介質的流動特性
2.螺旋管中單相介質的換熱特性
3.螺旋管中兩相介質的流動特性
4.螺旋管中兩相介質的傳熱特性
(二)直流鍋爐上升下降管圈布置水動力特性
1.超高壓直流爐上升下降管圈布置的水動力特性
2.超臨界壓力直流爐上升下降管圈布置的水動力特性
(三)篩孔板漏液規律
1.試驗裝置
2.試驗結果
3.理論分析與試驗結果比較
(四)迴轉式空氣預熱器的傳熱特性
1.迴轉式空氣預熱器的熱力特性分析
2.試驗方法及試驗裝置
3.試驗結果
4.試驗結果的分析
(五)鍋爐受熱面含灰氣流磨損與煙氣流速
1.磨損原理
2.磨損試驗裝置與試驗結果
3.煙氣允許流速
(六)一次上升直流爐水冷壁設計中的幾個問題
1.關於水動力特性問題
2.關於熱偏差問題
3.關於膜態沸騰問題
(七)大型火電廠主力機組鍋爐循環方式與鍋內特性分析
1.自然循環鍋爐
2.一次上升直流鍋爐
3.低倍率循環鍋爐
4.複合循環鍋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