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易學史

兩漢易學史

《兩漢易學史》是2007年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作者是高懷民。

基本信息

作 者: 高懷民 編

出 版 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563365715

出版時間: 2007-07-01

版 次: 1

頁 數: 242

裝 幀: 平裝

開 本: 32開

所屬分類: 圖書>哲學>中國哲學

內容簡介

在中國易學史中,兩漢時期的易學總覺得像是被一團迷霧籠罩著,它給人的印象是索奇弄怪、內涵神秘且朦朧不清。許多易學家講到漢易,除了舉出幾個特有人物的易說外,對於這一段長達四百多年的學術史的曲折演變,多不能道其詳。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由於此時期的易學與數術之學密切相關,以致內容龐雜而隱秘,迷人耳目;一方面又因為時代久遠,史料殘缺,以致產生了有的易學家身世不明,有的原著作全喪失或半喪失,或有著作而無作者等等混亂情形。“兩漢易學史”便是作者深有感於此而寫,旨在對此一時期混淆模糊的易學作一清厘,尋繹其端緒,疏理其脈絡,俾得以較清晰的面貌出現在學術史上,更由此可以看出漢易在整箇中國易學的長流中所處的“史”的地位。 《兩漢易學史》寫成,凡歷三年。最感遺憾的,是前人無一有系統的漢易史可供參考。各家易說固可由資料收集得來,然其他許多方面多是作者一己之見,諸如:對整個漢易演變的看法是否正確?對有些疑難問題的討論與推斷是否合理?分期是否恰當?一些必要的名稱的擬定是否適宜?以及對易家人物的提出與安排、對某些易家學說的商討是否有理?凡此種種,都甚望聽取賢者指教。作者才思不逮,何敢言易?倘以此書之作,他日得睹一更完備之漢易史問世,實為大願。茲條列其他應先聲明諸事如下: 一、本書在寫作上所持原則,是以學術思想的演變為經,以各家易說的介紹為緯。 二、本書是以兩漢之時的學術為立場,所以敘述象數易部分特詳,而敘述儒門易部分則簡略;以象數易為漢易主流故。書中其他有討論處,也都是採取此一觀點。 三、本書中所述部分易家,如管輅、王弼、蜀才、乾寶數人,論時代已在東漢以後,但從學術上說,此數人都應納入漢易範圍:管輅易為焦、京一脈的嫡傳;蜀才易采虞翻卦變為說;王弼排除象數,為漢易時代的結束;至於乾寶,雖已晚至晉元之世,但其注易以孟、京易為宗而有新創義,略掉可惜,故也附載於注經派象數易家之後,可視為漢象數易的落日餘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