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

全麻

全身麻醉簡稱全麻。是指麻醉藥經呼吸道吸入、靜脈或肌肉注射進入體內,產生中樞神經系統的暫時抑制,臨床表現為神志消失、全身痛覺消失、遺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鬆弛。對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的程度與血液內藥物濃度有關,並且可以控制和調節。這種抑制是完全可逆的,當藥物被代謝或從體內排出後,患者的神志及各種反射逐漸恢復。

基本信息

名詞釋義

在醫學上,全麻是全身麻醉的簡稱。
全身麻醉是指從呼吸道吸入或靜脈注射麻醉藥物,出現可逆性意識喪失、痛覺消失的狀態。

歷史發展

全麻全麻
17世紀之前,需要進行手術的病人靠用酒精、鴉片、莨菪或曼德拉草根來減輕疼痛。然而,使病人失去知覺所需要的劑量很大,常常是致命的。17世紀後,手術是在病人處於抑制狀態下進行的,因此,病人常常因疼痛而大聲尖叫。

麻醉藥的發現純屬偶然。1799年, 漢弗萊·戴維發現,如果他吸入 一氧化二氮,一氧化二氮會使自己發笑。他邀請朋友們參加“笑氣”聚會。
後來在1815年,另一位蓍名的科學家 麥可·法拉第發現了 乙醚也有類似的作用,並邀請他的朋友來享用。

直到19世紀40年代一位名叫 傑克遜的化學家建議他的學生,即牙科醫師威廉·莫頓,套用乙醚進行局部麻醉。當他用乙醚麻醉一顆將要鑽孔的牙齒時,發現病人的整個口腔都失去了知覺,他想知道可否將乙醚用於全身麻醉,於是他先在動物身上,後在自己身上進行了實驗。

1848年10月,莫頓公開演藝了用乙醚麻醉全身,無疼痛地切除了一位病人頸部的腫瘤。從那以後,乙醚迅速得到 廣泛的套用。
麻醉的迅速採用終於使手術變得不疼了,然而,教會卻禁止在分娩時使用止痛劑,他們堅持認為,《聖經》說過分娩應該是痛的。1853年, 維多利亞女王在生產時用了麻醉劑。以後分娩時用麻醉劑逐漸被廣泛接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