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蝽

全蝽,是蝽科節肢動物,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甘肅,河北,陝西,湖北,福建,廣西,西藏。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拉丁名:Homalogoniaobtusa(Walker,1868)
保護級別:未列入
瀕危等級:數據缺乏
可信度:3級可信度
野生馴化:野生
水生陸生:陸生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2-15毫米,寬7.5-9毫米,寬橢圓形。灰褐、黃褐至黑褐色,腹面及足較淡,有時為黃綠色;背面密布黑色點刻。頭部側緣整齊而較直,稍上卷;側葉長於中葉,但不在中葉前方相交,以致中葉前方常有小缺口。複眼棕黑,單眼黃紅。觸角細長,棕紅褐色,末端兩節端半黑色,第1節具黑色。喙棕褐,末端黑色,伸達後足基節。前胸背板前側緣稍內凹,前半具鋸齒,側角鈍圓,顯著外伸,稍向上翹並向前側方斜指;胝區周圍光滑,其後方橫列4個小白點,故又名四橫點蝽,此白點有時模糊不清,甚至僅留痕跡。小盾片近三角形,末端狹而不銳。前翅革質部色澤一致,膜片色淡、透明,灰白或灰黃色。腹部背面黑色,側接緣棕褐,各節縫間有時微顯黃色。足被黑色小刻點,前、中足的基節外側各有1小黑點。腹下色淡,各足之間中央有1淡色縱脊,腹下刻點稀少,基部無突出物,氣門內側後方具1縱列小黑點。

識別特徵

體長12.5~15mm;寬7.5mm。寬橢圓形,灰褐色至黑褐色,密布黑刻點。頭部側葉略超過中葉。前胸背板前側緣前半有粗鋸齒,側角圓鈍,略指抽前上方;胝區周緣光滑無刻點。翅膜片為極淡的煙色。觸角黃褐或紅褐,第4,5節端半黑褐色。足及體下方淡黃褐色,足上布有小黑斑點。

分布

黑龍江、吉林、遼寧、陝西、河北、山東、甘肅、江蘇、浙江、江西、廣東、廣西、福建、四川、貴州、雲南;原蘇聯,日本,印度。屬古北、東洋兩區共有種。

危害

危害玉米、大豆、漆樹、櫟、馬尾松、油松、刺槐、苦楝、胡枝子、蘋果及其他薔薇科果樹。

主要用途和價值

野生未開發利用

半翅目(五)

半翅目(Hemiptera),也叫異翅目。此類昆蟲俗稱蝽或椿象,由於很多種能分泌揮發性臭液,因而又叫放屁蟲、臭蟲、臭板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