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視野下的史學:區域性與國際性

全球視野下的史學:區域性與國際性

《全球視野下的史學:區域性與國際性》是2011年7月28日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政恵。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為海外中國學史研究叢書之一,由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海外研究中心編纂。

全球史的興起,是全球化的結果。而有關全球化的研究,在中國學界已有不少論著。在海外,更是蓬勃發達,儼然成為一門人文學科和科學的顯學。由華東師範大學主持、國際史學史與史學理論委員會協助召開的"歷史研究的新方向:區域史與全球史"國際學術討論會,集合國內外學者、專家近百人,共同研討、交流歷史研究的現狀與未來,就國際史學界共同關心的全球史和區域史、不同區域史學的特徵及其相互關係和比較、史學現代化與後現代主義史學,以及當前國際史學潮流的走向等前沿問題開展了熱烈而富有成效的討論,交流了研究心得,溝通了學術信息,加深了理論認識。編者在與會學者所作的發言中遴選出42篇,整理成文,供讀者研究探討,與史學愛好者共饗這一高端論壇的成果。

圖書目錄

前言

序一

序二

上卷

●中外史學對話

中西史學的分歧

論中國傳統史學與西方古代史學的異同

“科學方法”與中國現代史學

文明的觀念和教化:中國和歐洲

司馬遷與希羅多德——中西史學比較研究的一個焦點與線索

西方史學:中介、攝取與傳播——以梁啓超新史學思想為例

西方戰爭實錄的敘事視角——晚清《防海新論》漢譯及其影響

炎黃文化與湯因比的文明理論

●全球史與區域史

全球史討論的課題

歷史學與史學全球化:特徵與挑戰,從1990年代至今

從世界主義的觀點看世界歷史錯在何處?

全球史/世界史: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全球視野下的史學:區域性與國際性

區域史和歷史學的未來

歷史學與國族性——超越國別史?

認同、記憶和巴塞隆納、利馬和馬尼拉的街名

當代人文學科領域裡的施為轉向

濫用歷史的歷史學——來自西方的教訓

人道主義對大屠殺的回應——破壞還是革新?

歷史學戰爭:來自戰場的記錄

從Symploke到《史記》:全球史學之比較

作為20世紀中國人文主義的歷史思維:錢穆對中國歷史的解釋

下卷

●當代史學理論前沿

中國史學理論研究的發展

史學新視野:生長中的亞洲主體性

哲學、歷史與哲學史

歷史的“硬性”與解釋的“彈性”——兼論安克斯密特與扎戈林的爭論

形態學方法及其在歷史研究中的套用

在什麼意義上說歷史是故事?

學術理路與史學生態

●中國史學史論壇

20世紀中國學者關於“二十四史”綜論的述評

“尊德性”還是“道問學”?——以學術本體為視角

國家視野下的傳統史學

乾嘉史學的現代價值及其世界意義

清末中國歷史教科書析論

新舊之爭:晚清中國歷史教科書

論錢穆文化民族主義史學思想的形成

唐君毅先生史學上的成就與貢獻

●西方史學與海外中國學

論古代西方的歷史理論一由希羅多德《歷史》之“引言”說開去

馬基雅維里歷史寫作的兩重性

布羅代爾的世界歷史寫作

勞費漢學研究述評

挑戰傳統史學觀及研究方法:史學理論與中國城市史研究在美國及西方的發展

關於史景遷史學的若干探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