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導航定位系統

全球導航定位系統

“全球導航定位系統”,即GPS是Globe Position-finding System的縮寫,主要有導航、定位、授時等功能,是美國從20世紀60年代提出方案,70年代開始研製,歷時20多年,耗資200億美元,於1993年全面建成的軍用衛星導航系統,具有在海、陸、空進行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隨著GPS套用的不斷普及,目前已被廣泛套用於各行各業。GPS導航的基本功能是告訴用戶:現在在哪裡?要去哪裡?如何去?產品類型:手持類GPS、車載類GPS、對講GPS、通訊類多功能GPS。

名稱: 全球導航定位系統
主題詞或關鍵字: 海洋科學

內容

1973年12月,美國正式實施第二代導航衛星工程,從1978年起開始發射和建設命名為“導航星”的軍用導航衛星系統,並於1993年整個系統部署完畢。該系統可滿足陸海空軍的高動態的飛機飛彈等的導航定位需要。美國“導航星”全球定位系統(GPS),最初由6個軌道面上的18顆衛星網組成,後來又修訂為用21顆主用、3顆備用衛星在6個不同平面的軌道上繞地運行。所以,在地球上的任何一點,都可同時看到這個系統的6~7顆衛星,用戶通過這些信號能準確地確定自身所在的地理經緯度、高度和速度。GPS可對飛機、艦船進行連續實時導航,定位精度比“子午儀”更高,水平距離和高度精度均為5米。探險隊員和勘測隊員只需背負1000克重的攜帶型接收終端,就可確定自己所在經緯度和高度。這種新式導航定位系統能快速、連續地提供高精度三維位置、速度和時間的信息,實現近乎實時的導航,一次定位時間只要幾秒到幾十秒即可完成。這個系統還同時向民用開放,只是接收機性能參數有所區別,導航精度略差一點(平均為15米)。

相關條目

科學

系統

科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