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古河

全椒古河

全椒縣古河鎮位於城西南40公里,地處全椒、含山、巢湖、肥東四縣(市)交界處,南臨滁河,北靠合寧高速公路和寧西鐵路,331省道穿鎮而過。 全鎮面積104平方公里,鎮區面積3.5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概況

古河鎮位於全椒縣城西南40公里,地處全椒、含山、巢湖、肥東四縣(市)交界處,南臨滁河,北靠合寧高速公路和寧西鐵路,331省道穿鎮而過。

區位面積

全鎮面積104平方公里,鎮區面積3.5平方公里。

區劃沿革

古河鎮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抗戰期間是皖東七縣專員公署所在地。1984年被國家民政部批准為標準建制鎮。1988年5月,撤區並鎮,以鎮代區,管轄蔡集、石溪、黃集、大墅、新興、章輝7個鄉,1992年撤區並鄉,古河鎮轄石溪、蔡集和黃集鄉獨山村,1993年,還鄉,2001年12月,石溪鄉、蔡集鄉、黃集鄉獨山村重新併入古河鎮。

人口民族

截止2005年,轄20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有234個村民組,7177戶,總人口46000人。有少數回族、滿族、藏族,其餘均為漢族。

地理環境

古河鎮系江淮丘陵地帶,地勢北高南低。氣候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15.4℃,年降雨量1000MM左右。土壤為下蜀系黃土發育形成的馬肝土、黃褐土和普通黃棕土,土壤中性偏酸,PH值6.0~6.5之間。

自然資源 古河鎮獨山有優質花崗岩礦體,儲量達625萬立方米。

農業

古河鎮耕地面積3130公頃,主要以種植水稻、油菜、小麥、棉花為主,兼種其它經濟作物,是全縣農業大鎮。

1981年責任田到戶,農業勞動效率普遍提高。農村開始普遍推廣雜交稻兩段育秧和棉花營養缽育苗移栽技術,狠抓秋種四改質量,水稻平均畝產由原來的3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農民除留足口糧外,都有餘糧出售。農業機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產量、農民收入增加,截止2005年底,全鎮有手扶拖拉機5300台,大型農機耕具200台,糧食總產量達3900萬公斤,油料總產量達890萬公斤,棉花總產量69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920元。

自然災害 古河鎮每年6-8月為汛期。1991年5月18日至7月13日曆時56天,滁河最高水位16.69米,超出警戒水位3.2米,全鎮19個村,222個村民組受災,總計損失3600萬元。2003年6月26日至7月14日,連降暴雨498毫米,滁河水位猛漲至16.24米,受災田畝2萬多畝,造成76戶184間房屋倒塌,農業生產受到嚴重損失。

2001年遭受百年未遇大旱,5月28日至8月8日,全鎮總降雨量僅23.9毫米,日蒸發量達12毫米。全鎮3.9萬畝水稻,2.3萬畝受旱,1.8萬畝旱作物,1.5萬畝受旱。農作物絕收2萬畝。全鎮20個村54個村民組人畜用水困難。特別嚴重的王山集村小阮、王莊村民組,周湖村山咀、周莊村民組、大徐村下吳莊村民組,錢李村李小集村民組,獨山村肖集等5個村民組,中聖村的小武、中聖等4個村民組,人們的淘米、洗菜、洗澡水都積聚下來作為牲畜用水。

2003年春夏之交全國發生非典型肺炎,全鎮乾群共抗非典,措施得力,沒有造成人員死亡。

2004年全國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晉集村4個村民組發現疑似病例,共焚燒、掩埋家禽1500餘只,直接經濟損失3萬餘元,防控措施到位,沒有造成擴散。

2005年9月,受颱風和秋汛影響,全鎮部分水稻倒伏,莊稼被淹,15000畝農物不同程度遭受損失。

水利 汪坂、晉集電站屬駟馬山灌區引江配套工程,建於1978年。2003年汪坂電站總投資1365萬元,改造電力機械設備及灌區配套工程,比原裝置提高了二十個百分點,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2.9萬畝。

2005年大幹滁河1100米滁河標準堤建設。

林業 古河鎮現有林業用地面積為354公頃,綠色長廊10公里,四旁植樹80萬株,村莊綠化35個,森林覆蓋率為16%。1985年全鎮林業用地面積114公頃,1999年全鎮實施萬里綠色長廊10公里,四旁植樹40萬株,2003年全鎮共實施退耕還林260公頃。2004年10月底,引進了一個大型木材加工企業——光大木業,新建了4個私營木材鏇切加工企業,改變了已往木材加工小打小敲的局面。

為落實全鎮林業產權制度改革,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形成全民興林的大好局面,按照“明晰所有權,搞活使用權、放開經營權”的思路,截止2005年12月,已完成了全鎮80%的集體林場、路、渠道林權轉讓,充分調動了民眾投資投勞,植樹造林的積極性。

水產 1985年,古河鎮從事水產養殖120人,養殖水面不足400公頃,採取粗放養殖,魚種較單一,年產量8.5萬公斤,年產值350萬元。1990年以後,實施“漁業致富工程”,由普通養殖基本轉向精養,特種養殖魚池有所增加,如鱖魚、黃鱔、泥鰍、甲魚等,同時引進新品種——黃桑魚、叉尾鯝。2003年,養殖戶陳昌元投資200多萬元在民新圩辦起了400多畝水面的養殖場。2005年,養殖戶呂仁保投資1萬元搞起網箱養殖黃鱔,經濟效益較好。培育一批水產運銷大戶和經紀人隊伍,每天把水產品銷往南京、連雲港等大中城市。截止2005年,古河鎮養殖水面687公頃,年產量19.47萬公斤,比1985年增長129%,年產值1200萬元,較1985年增長243%。

鄉鎮企業

古河鎮企業起步於80年代初期,發展於90年代初期。自1986年以來,企業收入已成為全鎮的經濟支柱。1990年,全鎮以全椒掛漿機廠、全椒水泵廠為龍頭的企業中年產值100萬元以上的就有5家,居全縣之首。1989年,原省委書記盧榮景、傅錫壽等省市領導曾到鎮企業視察指導工作。至1996年,鄉鎮企業已形成了機械、服裝、玩具、化工、建材、糧油加工等行業。全鎮鄉鎮企業150個,年產值1.6億元。

1997年,鎮領導一班人根據古河鎮水陸交通便捷、人們市場觀念強、經商意識濃、思想解放、頭腦靈活、私營經濟繁榮等優勢,對企業進行改制。根據申請改制的7個企業的不同情況,遵照縣委39號檔案精神,確定了以出售特別是拍賣為主的改制 形式。全椒總廠古河一分廠以總資產拍賣,成為全縣第一家公開拍賣成功的鄉鎮企業。古河玩具廠為全縣首家先破產後拍賣成功的鄉鎮企業。掛漿機廠以總資產切塊抵償或出售,預製、化工兩廠以淨資產拍賣。到9月中旬,企業改制工作基本結束,均按既定形式完成。

2004年,完成對鎮自來水廠的改制,經公開拍賣讓民營資本進入社會公益事業。截止2005底,全鎮鎮辦企業全部改制為民營企業,改制後的企業生產、經營步入良性循環、產值、利稅逐年上升,激活了企業經營機制和生產要素。

十一屆三中會會以來,為了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古河鎮黨委、政府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始終把個體私營經濟作為最為穩定、最具活力的經濟成長點加以培育、扶植,從而帶動了整個經濟的發展。1997年榮獲“全國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優質服務單位”光榮稱號。到1998年末,全鎮共有個體工商戶1233戶,個體私營企業40多家,資產總額達10萬元以上的有200多戶,50萬元以上的有100戶,100萬元以上的有50多戶。擁有流動資金1億多元,個人擁有“大哥大”180多部,大中車輛300多部,年營業收入2.5億元。1992年被評為全國億元鎮,位列978位,為全滁縣地區第一家億元鄉鎮。

自1990年至2001年,古河鎮先後榮獲市“十強建制鎮”、“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先進鄉鎮”、“鄉鎮企業20強”和縣“鄉鎮企業十強”等榮譽稱號。2005年,全鎮現有中小民營企業60家,個體工商戶1000戶,從業人員3000人,其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2家,全年完成工業銷售收入2.88億元,實現利稅總額4500萬元,上交稅金300萬元。被市委、市政府列為全市36個“經濟強鎮”之一。

基礎設施

古河鎮交通運輸十分便捷,距省會合肥80公里,距江蘇省南京市100公里,是溝通周邊地區與大中城市的交通樞紐,北倚合寧高速公路和寧西鐵路,南有年吞吐量20萬噸的滁河碼頭。開通有古河至合肥、南京、常州、上海當天往返的客車,全鎮大小計程車60多輛,鎮區各街道路面硬化率96%,98%的村民組通上了砂石路。

供電、供水、供氣 古河鎮1985年僅有36台配電變壓器供電,配變總容量為1380KVA,年供電量為30萬千瓦時。1988年實行兩改一同價後,投入資金1000萬元,改造高低壓電力線路220公里,完成了10600戶的一戶一表進戶線整改工程。截止2005年底,現有190台配電變壓器供電,配電總容量達23235KVA,年供電量突破150萬千瓦時。鎮自來水廠日供水2500噸,全市首家村級自來水廠——後份自來水廠已建成供水。擁有供氣能力2000噸的液化氣站1座。

廣播、電視 1981年,有線高音喇叭代替入戶的小喇叭,1994年率先在全縣鄉鎮中建立有線電視,廣播站更名為廣播電視站,2000年被省廳評為五星級站。2003年全鎮開通無線調頻廣播,使廣播常響率和通播率均達100%,2005年有線電視用戶1380戶,轉播節目30多套。

郵政電信 1992年元月,古河鎮在全縣率先開通程控電話,古河電信支局擔負著大墅、章輝等附近鄉鎮縣內通信的監測業務,可為用戶提供DDN(一線通)、ADSL(寬頻網)、無線市話(小靈通)等業務的全面服務,電話覆蓋全鎮20個村234個村民組,程控交換機已達9600門,現已安裝用戶7352戶。

古河郵政支局截止2005年底郵政儲蓄餘額1400萬元,存取款實現了全國聯網“一卡通”。

文化教育衛生

文化

2003年被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評為“雙百工程”先進單位。

教育

2005年全鎮擁有高中1所,國中3所,國小12所,幼稚園8所(其中私立幼稚園7所)。在校高中1866人,國中2355人,國小3348人。中國小教職工340人。古河中學建於1957年,1970年開始招收高中學生,1983年被省教育廳批覆為六年制省普通中學,2002年以來,連續4年高考成績達本科數在全縣普通高中名列第一。

全鎮師資水平較高,國小教師任職合格率100%,學歷合格率100%,國中教師任職合格率100%,學歷合格率99.2%,中國小校長培訓率100%。

全鎮適齡兒童、少年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2005年6-11周歲兒童入學率100%。12-14周歲兒童入學率達98.3%。在鞏固和發展“普九”成果的同時,全鎮中國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開展“兩基”達標活動以來,全鎮共辦掃盲班65個,脫盲2500餘人,非文盲率99%。依託鎮村農技校,舉辦水稻、水產、禽畜、無公害蔬菜等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班。

衛生

古河鎮現有中心衛生院1所和鄉級衛生院2所,20個村醫療室,分別擔負著全鎮各村的防疫、保健、計畫生育等必要的醫療衛生工作。1998年鎮中心衛生院門診、住院大樓建成。1995年被國家衛生部評定為“一級甲等”醫院,1997年經滁州市衛生局批准更名為“全椒縣第二人民醫院”,共有醫護人員74人,床位80張。保健服務網路較為齊全,各村配有保健員,疫苗全程接種率達96%。2005年底全鎮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達7413人,參合率為95%。

計畫生育

鎮計生專乾3人,村(居)專乾24人。

古河鎮計畫生育機構包括:鎮計畫生育工作領導小組、計畫生育協會、計畫生育辦公室、計畫生育服務所、人口學校、村級人口學校,村級計生服務室、村級計生協會、村(居)計生專乾等網路。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全面落實持證生育政策,即一孩生育對象在孕期內辦證生育、二孩生育對象先持證再取環懷孕生育,對符合條件的計生對象實行優惠政策,開展計生獎勵扶助和關愛女孩工程活動,給予二女戶和獨女戶減免學費和健康體檢。目前,全鎮已婚育齡婦女長效節育率為92.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

土特名產

古河獅子頭是源於清朝宮庭點心秘笈,由太監傳入古河鎮,後經師傅多次改進,得到現在香、酥、脆、透四大特點的可口食品,無任何添加劑、防腐劑,經過近十道手工程式製作而成。食之香酥脆透,回味無窮,是老少皆宜,饋贈親朋好友的最佳點心,無牙齒老人均可食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