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

內蒙古通遼市

通遼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總面積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長約418公里,東西寬約370公里。東靠吉林省、西接赤峰市、南依遼寧省、西北和北邊分別與錫林郭勒盟、興安盟為鄰,屬東北和華北地區的交匯處。共有五旗二縣。

內蒙古通遼市

地理位置:

通遼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處北緯42°15′-45°41′、東經119°15′-123°43′之間,總面積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長約418公里,東西寬約370公里。東靠吉林省、西接赤峰市、南依遼寧省、西北和北邊分別與錫盟、興安盟為鄰,屬東北和華北地區的交匯處。

地形地貌:

通遼市地處松遼平原西端,屬於蒙古高原遞降到低山丘陵和傾斜衝擊平原地帶。北部山區屬大興安嶺余脈,面積19349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32.5%,海拔高度1000-1400米。中部屬西遼河、新開河、教來河衝擊平原,面積12502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21.0%,平原區由西向東逐漸傾斜,海拔由320米降到90米。南部和西部屬於遼西山區的邊緣地帶,由淺山、丘陵、溝壑、沙沼構成,面積27684平方公里,占46.5%,海拔400-600米。全市境內較大的山有罕山、阿其瑪山,老道山和青龍山。

氣候特徵:

通遼市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短促溫熱,降水集中;秋季涼爽;冬季乾冷。大部分地區無霜期為90至150天。年降雨量350-450毫米。風能豐富、風能有效時數(3-20米/秒)為5000至6000小時。年有效風功率密度為100至150瓦/平方米。
※以上為通遼市的地理氣候

人口:

通遼市境內居住著蒙、漢、滿、回、朝鮮、達翰爾等32個民族。2005年末全市總人口309.5萬人。年出生人口3.44萬人,出生率為11.11‰,年死亡人口1.62萬人,死亡率為5.2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89‰,比上年高1.84個千分點;在總人口中,農業人口202萬人,非農業人口107萬人;鄉村人口224.6萬人,占72.6%;蒙古族人口141.49萬人,占45.7%;男性人口157萬人,女性人口152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3:1。

行政劃區:

通遼市的前身為哲里木盟,始建於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 1999年10月,撤銷地級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級通遼市政府,轄科爾沁區、霍林郭勒市、 科左中旗、科左後旗、開魯縣、庫倫旗、奈曼旗、扎魯特旗。市政府所在地科爾沁區是全市政治、 經濟、文化的中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