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巴彥淖爾盟農業科學研究所

人員編制

1998年機構改革被上級部門核實人員編制168人,現有在職職工110人,中、高級科技人員60名,其中高級以上職稱科技人員13人。

科技投入

是國家財政全額拔款支持的公益型事業單位,除人員工資、公務費外,市財政年拔三項科技經費、南繁南育經費20萬元左右。近年來先後申請獲得國家星火、自治區攻關、農業廳重大招標等科研項目多項,這些經費和本所下設開發中心年經營創收30萬元的70%,均用於科技投入。

基礎設施

“十五”以來,對原有3000平方米科研辦公大樓進行改造裝飾,接通巴市信息網路平台,配套網路計算機20多台和先進的多媒體電教室。通過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建成面積達800畝井黃雙灌的試驗耕地;園區內新修公路3000米;建起先進的生物工程研究使用實驗溫室2000平方米,用於向日葵繁制親本隔離網室6座。檢驗測試中心擁有儀器設備100多台(套),開展農作物品質、純度、油脂檢測分析和土壤、肥料、植物樣品營養成分化驗分析等。新建雙低庫400平方米,品質資源庫500平方米。開發中心現有種子加工、貯藏車間2000平方米,曬台5000平方米,擁有集種子生產、加工儀器設備20多台(套)。

總體水平、運行情況

主要職能是以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引進為主,同時開展農業新技術研究、引進和推廣等項研究工作。育種手段先後採用引種鑑定、系統選育、雜交育種、輻射育種、單倍體育種、抗鹽育種、非配子融合育種、優質栽培、花培、輪迴選擇、誘變等。現有各類作物品種資源2萬多份。綜合檔案室於1998年晉升為國家二級科技事業單位管理標準。

小麥育種研究

小麥育種研究一直是我所科研工作的重點,是國家、自治區小麥育種攻關參加單位,先後選育出小麥品種30多個,積累了大量基因材料,其中15個小麥品種通過自治區審定命名,占全區水地小麥審定命名的1/3。為巴市小麥品種五次大的更新輪換做出了巨大貢獻。小麥新品種“巴優1號”品質指標達到國家優質強筋小麥一等品質標準,產量比“寧春4號”增產7.69%,2004年通過國家審定,被確立為2004年國家星火項目,並獲科技部轉化資金項目資助。小麥育種攻關項目2004年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

玉米新品種選育

玉米新品種選育是自治區“十五”攻關參加單位,承擔國家自治區多項區域試驗。“九五”期間我所選育出高產、優質蛋白玉米新品種“巴單3號”1999年通過自治區審定命名,現已成為河套灌區主栽品種,並在寧夏、甘肅、四川部分地區種植,累計推廣面積在500萬畝以上,2004年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巴單4號”、“巴單5號”、“巴單6號”通過自治區審定、驗收並申請國家品種權保護。後備有苗頭品種正在參加自治區區試和生產試驗。

向日葵新品種選育

向日葵新品種選育近年育成油用向日葵新品種“巴早葵1號”生育期80天,畝產150公斤,主要用於救災,複種和新開荒地種植,新育成的三系雜交種“巴葵雜2號”“巴葵雜4號”產量和含油度均高於對照,適宜在巴市及同類地區種植,2003年通過自治區審定。此外油葵有苗頭的品種和食葵新品種巴葵128正在參加自治區區試。承擔的自治區農業廳重大招標項目“優質油葵生產技術及產業化項目”2004年順利通過驗收。

西甜瓜新品種選育

根據市場需求,於1998年開始開展了西甜瓜新品種選育項目,開展常規材料單株自交系提純選育,單雌性基因轉育,雜交品種基因型純化家系選育,2004年與內蒙農大生物工程系合作進行河套蜜瓜耐貯性基因試驗。現已選育出含糖量高、口感好,耐貯運的甜瓜新品種“甘甜蜜”、“ 乳香蜜”正在參加自治區區試。
近年來還開展了利用生物技術進行組織培養,蜜瓜保鮮,枸杞無公害生產技術,蔬菜、牧草新品種引選,富硒小麥增硒技術推廣等項目,均已取得顯著成效。

發展趨勢

一是按照生產需求,準確把握科研方向,做好重點課題研究,加快優質高產新品種選育步伐,提高科研成果推廣速度。二是發揮優勢,用好資源,改革內部資產運行機制,實現所內效益快速持久穩定增長。三是創新運作機制,強化內部管理,確保目標的完成。

對經濟發展的支撐

五十年的農業科學研究成果為巴市農業生產品種更新換代提供了良種,促進了種植業品種結構向優質高效化方向調整,極大地促進了巴市農牧業的發展,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的推廣據測算為社會創造經濟效益達50億元。

成果

建所以來共取得科研成果171項,其中獲省部級獎18項,地市級獎47項,獲國家專利1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