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站),籌建於1991年,為國家林業局所屬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路(CERN)站點之一,依託單位是內蒙古農業大學林學院,是我國目前緯度最高的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站。 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站現設有原始林、漸伐林、皆伐跡地3個試驗區,在各試驗區內分別設定了能量觀測場、水分平衡場、徑流場和植被場。 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站的區域代表性在於森林、凍土、濕地(沼澤)三者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共同組成了相互不可分割的自然地理景觀。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站),籌建於1991年,為國家林業局所屬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路(CERN)站點之一,依託單位是內蒙古農業大學林學院,是我國目前緯度最高的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站。2005年被批准為中國科學院生態系統研究網路站點之一,至此成為我國寒溫帶地區唯一的國家級野外站。 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站現設有原始林、漸伐林、皆伐跡地3個試驗區,在各試驗區內分別設定了能量觀測場、水分平衡場、徑流場和植被場。在原始林能量觀測場設定森林氣候梯度觀測系統,裝有總輻射、淨輻射、光合有效輻射、空氣溫濕度、風速、風向、樹幹溫度、蒸發、降水量、土壤熱通量、地溫、樹溫、土壤水分、雪深等13項71個感測器自動觀測記錄存貯裝置;同時設有水分平衡場和徑流場,設定降雨、蒸發、徑流等6項52個水量感測器自動觀測記錄存貯裝置;在植被場設定枯枝落葉量、分解和植被動態等3項120個樣方和樣袋用於植被動態觀測和養分循環定位研究。另有幼中齡林撫育間伐固定樣地9塊、皆伐跡地更新動態觀測樣地1塊、群落特徵臨時樣地30塊及土壤碳素樣地14塊。
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站的區域代表性在於森林、凍土、濕地(沼澤)三者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共同組成了相互不可分割的自然地理景觀。該區是高緯度多年凍土的主要分布區和歐亞大陸高緯度多年凍土帶的南緣;大興安嶺濕地在全國林區分布面積最大,同時具有其特殊性(主要反映在與凍土的共存方面);另外大興安嶺獨特的寒溫帶北方針葉林生態系統是環球北方針葉林或泰加林的一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