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源沉積岩

內源沉積岩(endogenetic sedimentary rock),是溶液中溶解物質通過化學或生物化學作用沉澱的,其組成岩石的主要物質直接來自沉積盆地的溶液或沉積場所的溶液。

定義

內源沉積岩(endogenetic sedimentary rock),亦稱內生沉積岩,其組成岩石的主要物質直接來自沉積盆地的溶液或沉積場所的溶液,是溶液中溶解物質通過化學或生物化學作用沉澱的。這些溶解物就其前期歷史來說可能來自陸殼的化學風化,也可能來自火山活動或地下熱液。

物質成分

內源沉積岩的主要礦物成分種類很多,常見的鈾鋁的氫氧化物(三水鋁石,一水硬鋁石,一水軟鋁石),鐵的氫氧化物和氧化物(針鐵礦、硬錳礦、水錳礦等),磷酸鹽礦物(膠磷礦、磷灰石),氧化矽礦物(蛋白石、玉髓、石英),碳酸鹽礦物(方解石、白雲石),硫酸鹽類礦物(石膏、硬石膏、天青石、重晶石),鹵化物(石鹽、鉀石鹽、光鹵石等)和有機質等。這些礦物種類雖然多,但由於它們主要是通過化學或生物化學作用從溶液中沉澱出來的,故其形成時主要受物理、化學、生物化學條件的支配。所以在一定條件下,一般只有一種礦物沉澱,生成一種岩石,因此每種內源沉積岩中主要的礦物成分和化學成分都比較簡單。

結構

晶粒結構

主要是由化學沉澱或重結晶作用形成的結構,這種結構域岩漿岩的結構類似,結構要素也基本相同。按其結構程度可分為非晶質結構,隱晶質結構顯晶質結構

生物骨架結構

是造礁生物形成的礁灰岩所特有的結構,常見的造礁生物有群體珊瑚、海綿、苔蘚草、層孔蟲及藻類。在自然界有單一生物形成的礁岩,也有多種造礁生物造成的礁岩。

粒屑結構

是指內源沉積物經波浪、潮汐和水流等機械作用的破碎、搬運和在沉積形成的、其特徵與陸源碎屑結構相似,岩石也是有碎屑顆粒和基質會膠結物兩部分組成,但顆粒的成因和內部

結構要比陸源碎屑岩複雜的多。

交代殘餘結構

是指由交代作用形成的內源沉積岩常具有交代殘餘結構。它是由於交代作用不徹底,原岩中的礦物成分和結構能部分地保存下來,即交代殘餘結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